作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新兴街充分认识到“百姓志愿”的力量,让居民群众成为带动基层治理的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价值引领、道德塑造、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有效功能。
一是构建志愿服务新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协同发展。新兴街不断整合资源,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到基层治理中。居民志愿者提供时间,党员志愿者提供技能,医疗志愿者提供知识,青年志愿者提供活力,新市民志愿者提供体力,社会志愿组织提供资金,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凝聚合力,成为基层治理行动主体,实现资源融合,协同发展。亮点品牌精神文明“百颗星”评选表彰于2001年创建,每两年一届,每届经过典型发掘、社区推荐、街道评选、事迹宣传,对100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精神嘉奖,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评选出1296颗文明之星。多年来,新兴街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有效路径。新兴街注重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为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提供正确政治方向。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精神文明新高地的坚实基础。志愿者队伍发展党员,党员队伍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学习理论知识,党员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新兴街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志愿服务的政治引领,将发展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之中,使之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红色网格”“小巷红管家”等党建品牌的建立,主打党员带头、群众自治、邻里和谐,是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三是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制度是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新兴街创新探索“115”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有数据可依,有阵地可行。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制度要求,建立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应急等“5+N”志愿服务服务队135支,专人专岗管理志愿者队伍,登记管理制度,点单、派单,激励表彰等。新兴街坚持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按月、按季度开展志愿服务广场日,按季度、按年度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增强广大志愿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全年组织志愿者8445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71场,受益群众94042人次,表彰优秀志愿者69人。
四是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服务能力是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条件。基层治理在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难点痛点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难点痛点问题,新兴街切实加强志愿服务能力建设,培育“社区法苑”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打造“无讼社区”示范点,建立普法志愿服务队。为提升志愿服务者的专业服务能力,新兴街制定提升志愿服务能力的培训计划,按月、按季度、按年度常态化组织培训服务,切实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动员能力和志愿服务者的专业服务能力,推进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全年开展各类培训12场,受益近300人。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