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平区南营门街道针对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实际,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在区民政局大力帮助下,把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作为重要抓手和内容,并抢抓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先机,探索打造1+5+7+N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和15分钟养老服务圈。采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机构参与、社会运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服务嵌入结合,医养护理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工作理念,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养老服务,让辖区老年人更好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构建1+5+7+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1”即一个中心,也就是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以“为社区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驾护航”为宗旨,为居住在南营门街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一个集创新性、综合性、专业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也是“1+5+7+N”养老服务体系的“神经中枢”。“5”即文化村、西宁道、香榭里、绵阳道、天兴里五个社区为老服务驿站。南营门街共有10个社区,街道在每两个临近的社区建立一个为老服务驿站,这些坐落在老人身边的驿站充分发挥收集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探头”作用,让为老服务更加有的放矢。“7”即七大服务项目。通过前期的问需和研判,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衍生出七大核心服务项目——机构及日间照料、助浴、助餐、居家医疗、应急服务、“认知障碍和社区康复”、特殊老人远程监护,全方位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N”即衍生出的“N”项养老服务。随着社区老人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在保障好老年人“共性”需求的同时,如何提供更精细化、个性化的为老服务被提上了日程,在做足做好七大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还衍出“N”项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不同老人的服务需求,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近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以“智慧+”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在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的南营门街道居家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与辖区内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为老服务驿站等养老服务设施的数据对接,通过物联技术,可以实时监控为老服务机构服务动态信息,汇总各企业、机构为老服务安全监测、健康监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便捷化。
以大数据为依托,南营门街逐渐构建起“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通过“一线”“二屏”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一线”即呼叫热线,每个社区为老服务驿站都备有服务电话,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随时准备好解决老人生活中的难题。“二屏”则是南营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数据平台”和“鹤寿居家”小程序,老人在家即可自主挑选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政策法规、养生常识、老人活动、安全监管等多项服务。通过自身需求“点菜式”网上下单,工作人员接单派单,及时完成老年人需求,同时上传到数字大屏,实现实时数字对接,确保智慧养老便捷到家、服务到人。
南营门街道居家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落成,使街道的养老服务正式迈入“智慧+”时代,整合居家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志愿服务、安全监管等服务功能,提供“互联网+养老+医疗+应急呼叫”的智慧养老服务,将线上与线下融合、管理与服务融合,成为了政府对社会化运营养老服务监管的重要抓手。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为老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1+5+7+N”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为抓手,南营门街建立起一整套问题收集反馈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满足老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021年中心成立以来,以五个驿站为依托,南营门街开展了为期100天的入户走访和电话问需,累计收集11493名老人的送餐、助医、理发等百余项需求,根据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
为解决独居老人无人陪伴、突发事件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南营门街为有需要的独居老人上门安装了能够语音对话、监测老人状况的智能机器人,同时举一反三,为街道120个有需求的老人家中安装了这种“银龄卫士”机器人;在调研中了解到老人最急需的就是入户助医服务,“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便与医疗资源进行对接,现在老人只需打一个电话,就会有医生上门提供注射、更换鼻饲尿管、针灸、康复按摩、开药拿药等基本医疗服务;南营门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多,且大多楼房均没有电梯,在走访中了解到老年人上下楼成了难题,南营门街道经过市场调研和现场勘查,成功引入了爬楼机,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了解到部分独居老人缺少陪伴,驿站工作人员便主动上门与老人拉家常,帮助老人敞开心扉。
此外,跑水断电、取药送餐、家政服务、病后康复、理发、按摩、修脚、长护险服务、电器维修、突发事件应急……一系列养老难题也在南营门街一一破解,让更多老年人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为抓手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圆心”,南营门街画出了服务老人的最大“同心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在这里初步形成,老人的各类需求,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最专业的优质服务。
以康养服务为例,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了社区康复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泽福婕雅康复,实现了社区康复诊疗、社区康复计划制定、社区康复指导,并开设社区康复公益讲堂。围绕慢性疼痛、创伤术后恢复、脑卒中恢复、脊柱矫正、肿瘤术后恢复等社区康复刚需人员,提供不出社区的专业级康复治疗和指导。同时在中心所辖五个驿站设立流动康复指导分中心,每周固定时间安排专业康复治疗师到驿站,把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针对行动不便、确有康复需要的老人,设立康复治疗指导“服务包”,把康复服务“送上门”。
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自2021年10月启动运营以来累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628次、助餐服务12629次、助浴服务441次、居家服务1037次、应急服务126次。
随着老年人的多样化服务的跟进,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更多的老年人对于吃饭问题关注度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南营门街道政府近期决定引进社会力量,打造一家属于南营门街级的老人家食堂,把过去“老人家食堂做什么吃什么”变为“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五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服务行稳致远。“1+5+7+N”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制”,而是为专业服务机构和老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政府主导并提供政策扶植,专业的机构通过无偿体验、低偿服务等方式,让老人感受到了养老服务给他们带来便利和温馨。未来要把这项工作做大做强,需要区级层面结合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有效补足了政府在养老服务资源不足和专业化方面的短板。与此同时,实现了老人从被动养老到通过体验和感受逐渐认知养老服务,再到主动消费购买养老服务的思维转变,通过政府补一点、机构贴一点、老人掏一点,实现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养老服务行稳致远。
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仅是老人和家庭的需要,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需要,和平区南营门街创新“1+5+7+N”养老服务体系,用心织就养老“幸福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让全区老龄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