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社区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
和平区街道委员会
一、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区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按照市委“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和区委提出的“新、深、实、精”的总体要求,以国家民政部确定我区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为契机,以具有和平区特色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全方位、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宗旨,努力把和平区街道系统社区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
二、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认真落实津和党(1999)37号文件《天津市和平区1999-2002年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全面完成本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并结合实际不断巩固发展、创新提高。
(二)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政权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和社区政权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的政治文化素质、办事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利于管理、服务、自治和发展,从而带动社区居民总体文明水平提高。五个服务站(社区服务求助站、社区文化站、社区计生卫生服务站、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建立后要不断健全组织领导、扩大队伍、充实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依法自治和管理水平,确保社区建设持续发展。
(三)社区服务要上水平。按照分阶段实施、逐步提高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的新途径、新领域。一是把社区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每个居委会五年内配齐微机并与区、街两个中心联网,使社区服务网络化。二是有偿服务与低偿服务、无偿服务相结合。以满足社区内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服务需求,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使社区服务从社会化向产业化过渡,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做好对社区内优抚对象(孤老户、残疾人、军烈属、特困户等)的服务。三是社区服务与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尽力为社区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达到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目的。四是认真抓好社区服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小区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力争做到群众的需求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
(四)丰富社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用健康的思想和文体活动占领社区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教育站的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小型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各社区从实际出发,如组建群众合唱团、秧歌队、书画社、晨练队等,认真组织好“全民健身工程”,推动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保持在50%以上。
(五)全面优化社区环境,加大硬件建设投入。随着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要不断改善社区环境质量。首先要从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入手,大力宣传美化社区环境光荣、损坏社区环境可耻的思想观念,人人为改变社区环境出力,争当社区环境的卫士。加大对现有社区环境条件的整治力度,发动社区居民清理楼间、甬路的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占,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所有社区达到基本无违章建筑、无违章棚亭,逐步实现垃圾袋装化。其次要加大社区环境硬件建设的投入。采取多元投入方式,形成政府投资、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捐赠,社区有偿服务所得等三位一体的投资机制。第三要积极探索社区卫生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居民区干净、整洁。5年内全区社区80%以上达到“文明示范社区”硬件建设标准。
(六)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民事调解、治安巡逻队等组织作用,减少社区发案率,巩固现有的公寓式管理小区,5年内社区全部实现楼院封闭式管理。并建立网络系统、安装治安服务呼叫系统,与公安系统110电话联网。同时加强对“两劳一少”人员的帮教工作。为其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学就业机会,使重新犯罪率降低到5%以下。
(七)认真做好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各社区要把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为社会稳定的大事常抓不懈,积极为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再就业信息。加强对失业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举办各种学习班进行技能培训,通过扩大社区服务领域为失业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逐年提高“双无率”,力争使失业下岗人员不出社区有最低生活保障。
三、实施步骤
此计划分三步实施:2000年—2001年为第一步,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建立机制,夯实基础,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中共和平区委、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和平区2000年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01年—2003年为第二步,主要任务是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硬件投入,使社区建设初具规模,并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途径,从而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2003年—2005年为第三步,主要任务是80%以上社区服务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依法自治有凝聚力,群众认可有信任感,为社区建设持续发展奠定更牢固的基础。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量化指标很高,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加强领导,按照“党政领导、民政牵头、街居主办、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层层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确保任务完成。
(二)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广、社区性很强,要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广泛宣传,使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群众增强社区建设的意识,进而达到人人参与,不断深化社区建设的目的。
(三)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各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地区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科长、驻街单位代表组成。及时协调解决社区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社区建设的典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上水平。
(四)构筑社区建设投入体系。按照财政支持、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赞助的原则,形成多元化的社区建设投入体系。为确保社区硬件建设任务完成,要积极筹措资金,除政府逐年加大投入外,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要广泛发动驻街单位和居民为社区建设捐资出力,共同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五)加强监督与考评。为使社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制定社区建设达标升级考核标准和制度,坚持每年考评、奖励先进、推动发展。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本街制订的社区建设“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行政工作目标,加强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层层负责,年终考评。发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作用,对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评议和监督。
五、社区建设十年远景目标规划社区建设10年远景目标规划要按照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街道系统社区建设“十五”计划的基础上,使社区建设有质的发展,进而为21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社区建设的基础。从现在到2010年和平区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社区基层政权、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综合治理、社区环境(硬件建设)一起抓。按照“十五”计划提出的分三步走的战略,十年要完成前两步:第一步,2000年-2005年全面完成《和平区街道系统社区建设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第二步,在此基础上,从2005年-2010年为调整充实提高阶段,对一些不适应社区建设发展需要的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充实一些适应社区建设发展需要的目标和措施,全面提高社区建设的质量。力争把社区建设成文明、自治、社会风气健康、服务全面、设施完善、社会治安稳定、文化氛围浓郁的新型社区。社区建设10年总体目标是:
(一)全面加强社区基层政权建设。居委会组织达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管理服务上水平,带动社区居民提高总体文明水平。
(二)社区环境硬件建设到位。到2010年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封闭式小区,绿化率不低于30%,居委会办公条件全部实现办公设备现代化。
(三)社区服务到位。社区服务水平达到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实现网络化管理,达到社区与全国联网。重点加强为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各街要有一所成规模的老年公寓,每个社区达到两至三个老年活动站,使社区服务产业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