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档案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年—2010年)
和平区档案局
“十五”时期,是我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平区档案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圆满实现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一)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档案工作服务功能实现新拓展
“十五”期间,和平区档案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主题,以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努力拓展档案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新的档案服务方式,推出新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坚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创新和突破的观点,紧紧围绕区中心工作,为大局服务。主动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四五”普法工作、抗击非典、先进性教育等中心工作,指导搞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组织编写档案信息摘编,抓住我区商业中心区老字号多的特点,深入挖掘整合档案、资料,组织撰写《寻找档案里的故事》系列资料18篇,拟在《天津档案》连续刊登。各基层档案室围绕各单位中心工作编辑各类档案资料汇编200余册。
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优势,档案宣传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紧紧围绕庆祝建党80周年、天津建卫60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未成年人教育、以及海河综合开发工作等重大活动,区档案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档案珍藏展”,“档案利用效果实例展”,《知和平、爱和平、建设新和平》档案资料图片实物展,《海河——辉煌的母亲河》大型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赞扬。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发展,辐射面逐渐扩大,教育功能明显增强。
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服务领域不断扩展。积极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档案工作在为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服务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开办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推进社区建档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区档案馆收集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已公开现行文件1000余件,建立了已公开现行文件数据库,并可利用政务网进行查询,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有效地参与了政务公开建设,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开辟了档案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充分发挥社区档案作用,为百姓服务,全区86个社区全部建档。尤其是建立健全了下岗再就业档案、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并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促进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五年来,区档案馆累计接待利用者4433人次,利用档案14072卷,接待利用者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100人次。
(二)强化依法行政,档案法制建设实现新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依法治档。“十五”期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家档案局《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完成了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和行政许可清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文件,先后制定出台了《和平区社区居委会档案暂行办法》、《和平区归档文件整理标准实施细则》、《关于积极做好在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区重要会议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平区档案工作管理年度检查暂行办法》、《关于做好企业转制单位档案移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档案管理的通知》、《和平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平区街道失、就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平区海河综合开发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等13项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与此同时,区档案局还制定了《和平区档案局档案执法岗位责任制》、《和平区档案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和平区档案局对档案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和平区档案规范、标准性文件的制定及审查备案制度》、《和平区档案局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培训制度》、《和平区档案行政执法证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为档案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档案的专项治理和执法检查,促进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坚持每年对20个区属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和对执法合格满三年单位的复查。开展了对转制企业档案流向,移交档案有问题单位的档案管理的专项检查,防止了转制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了档案移交工作任务的落实。
强化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十五”期间,坚持将档案法宣传教育作为基层档案室百分竞赛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制定量化指标,年底与百分竞赛一同进行考核,为保证任务的落实,2001年组织编写了统一的档案法宣讲教材,为基层单位开展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充分利用每年9月5日档案法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举办全区性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剑南春杯”档案法制知识竞赛,在滨江道、福安大街等繁华地点举办大型档案法宣传日,深入社区进行档案利用效果实例巡回展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区普法阵地开办档案法制专栏,利用区图书馆橱窗开办宣传栏,利用我馆查档窗口向群众发放档案利用效果宣传手册,同时,还将档案法宣传材料等三个小册子发至每个社区居委会、区党校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使档案法宣传走进社区,延伸到各个领域,进一步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
(三)坚持高标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实现新突破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区档案馆按照“一流标准、一流设备、一流管理”的原则,设置了文书档案库房、专业档案库房、实物档案库、资料库房、档案整理间、档案目录室、档案阅览室,微机管理中心、计算机机房,档案展厅,监控室,多功能厅,会议室等设施。库房安装了密集架、空调、温湿度自动测试仪;配备了防磁柜、微波杀虫灭菌机、监控等现代化设施设备。档案库房面积达到了,是原来库房面积的3倍。
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在馆藏数量上,“十五”期间,接收了区司法局等43个单位的文书、会计、公证等档案61765卷,照片档案1719张,馆藏数量已达165448卷。在馆藏质量上,“十五”期间,不断强化征集理念,拓宽征集模式,扩大精品的征集力度,采取以区委、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征集通知、强化宣传教育、登门走访等形式,先后征集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我区工作时的珍贵照片、题词,区领导参加国庆观礼时与中央领导的合影,抗美援朝老英雄、社区志愿者的各种证书、勋章、奖杯、照片及实物,及反映老美华等老字号企业发展变化的资料、照片、实物等307件。内容的极大丰富,精品的迅速递增,使馆藏的品位和档次呈历史最好水平。
机关档案工作以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机关档案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全面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大力推行文书立卷改革,深化机关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改进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机关档案工作水平。区档案局按照国家《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精神,制定了《和平区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采取抓试点、办培训,对立卷改革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基层各单位根据《和平区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重新制定了归档范围和归档类目,有力的推动了立卷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新的立卷方法大大简化了档案整理工作,提高了档案检索效率。由于坚持每年对基层单位进行集中立卷培训制度,强化了宏观指导的力度,统一了整理标准,提升了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水平。
(四)抓紧机遇,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进展
在“九五”期间区档案馆完成馆藏档案全部案卷级条目和永久、长期档案文件级条目录入任务的基础上,“十五”期间紧紧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上下联动,一方面加大档案馆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为档案网站建设、档案扫描工作的开展增添设备,奠定基础,积极进行重要档案的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工作;一方面加大基层档案室档案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发动基层档案室进行档案条目的录入工作,凡新移交的档案一律同时移交机检目录。到目前为止,区档案馆完成了56906页重要档案、资料、照片原件扫描和光盘刻录工作。现馆藏机检档案条目1121599条,比“九五”期间增加了1倍。基层档案室利用微机管理档案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区已有51个单位进行档案条目微机录入工作,占全区基层单位的85%,其中37个单位已完成文件级目录输机工作,是“九五”的7.4倍。区检察院、审计局还进行了档案条目与原件、照片的链接,实现了档案的原文显示和局域网内的查询利用。
区档案馆网站、局域网已开通,并实现了与区政务网连接,上载了开放档案目录,设置了体现社会服务的栏目,为档案利用开辟了新渠道。
(五)加强人才培训,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新提高
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关系到档案工作水平的高低。“十五”期间,大力加强局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标准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理论教育,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在提高干部政治素质的同时,还狠抓了机关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选送6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参加档案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先后6人参加了党校大本学历学习教育。“十五”期间,组织全区性档案业务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达1166人次;组织开展档案论文研讨,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有23篇论文在《天津档案》等刊物上发表。使档案干部业务理论和专业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基层档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区档案局对从事档案工作15年的同志颁发了“荣誉奖”。总结了基层档案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基层档案工作经验,分别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天津档案》等刊物上发表。
执行“十五”计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各单位档案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单位档案室建设、基础设施设备滞后等问题还没有依法得到解决;(2)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档案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3)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还跟不上全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等。
二、“十一五”规划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全区中心工作和各项建设事业有效服务及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为目标,以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密围绕全区“168”战略目标,不断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与中心经济强区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馆而奋斗。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档案、资料的接收和征集力度,不断丰富馆藏,区档案馆馆藏总量达20万卷;健全完善档案馆设施设备,使其达到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利用便捷;完成档案馆现代化管理基础建设,重点进行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建设全区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档案的数据库,馆室信息实现互联、网上查询、全文利用,资源共享;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使之成为信息完整、内容丰富、利用便捷的数字化档案馆。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要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制度,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增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
(1)制定和修订各专门专业档案规范性文件。“十一五”期间,从我区实际出发,加紧制订和完善全区各行各业档案管理办法,使之与《档案法》及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规章相匹配。
(2)继续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完善档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制度,强化专项档案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从根本上实现我区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认真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案件。
(3)建立和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档案行政执法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强化对档案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把其建设成为一支高效、廉洁、勤政的执法工作队伍。
(4)进一步强化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对区属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档案人员进行档案法制教育,争取将档案法制培训纳入区公务员普法培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治意识,促进档案法制建设。
2、加强区档案馆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
突出档案馆的主体地位,把区档案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和国家档案资料的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资料信息服务中心。
(5)进一步加大档案馆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使用和维护好档案库房、各种工作用房的防火、防盗设备,配备必要的保管保护设施;按照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要求,进一步配备档案阅览、检索、接待服务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使之成为设备先进、管理现代化的档案馆。
(6)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展厅布局,扩大展厅规模,设立固定陈列厅,搞好馆藏档案珍品的基本陈列;强化档案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能,丰富、拓宽教育内涵,不断扩大教育基地的影响。
(7)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依法加大应进馆档案的接收力度,积极突破传统档案接收范围的局限,不断扩大接收范围,拓展接收门类,做到科技、文化、教育等门类档案随时接收进馆,积极主动地收集反映我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特色工作的档案资料,将相关档案资料及时接收进馆;同时加强对社会散存珍贵档案的征集工作,重点开展对我区具有历史积淀的名人、名店、名胜古迹(建筑)、名牌产品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搞好区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进馆,切实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便于利用的档案资源体系。
(8)夯实业务基础工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提供服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快档案鉴定和向社会开放档案的步伐。加强档案编研工作,要体现和平区特色,注重社会和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区档案馆将编辑出版一、二种档案汇编;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扫描、刻录光盘等方法对珍贵档案、破损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抢救和复制,逐步使复制档案代替原件提供服务;到“十一五”末,建成体现区域特色的档案特藏库。为档案馆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提供基础性保障。
(9)进一步加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力度,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加快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转化工作,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进程,到“十一五”末,区档案馆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科学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做好重要档案信息编辑基础工作,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化及目录中心建设,实现馆室档案内容互补和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
3、加强监督指导力度,提升基层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10)进一步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基础建设,开展档案管理综合评估工作。健全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夯实档案工作的基础,确保应归档文件的准确、完整,整理规范。主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到“十一五”末,60%直属县处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综合评估达到市级水平。
(11)积极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区档案局要对基层单位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全区各单位要使用统一的软件,全部完成室藏档案案卷级、文件级条目录入任务,并实现计算机检索;同时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室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工作,到“十一五”末,基本完成机检目录与原文的链接,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和原文利用。
(12)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集团、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资产资金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技术创新、经营销售和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13)继续抓好二级单位的档案工作,在巩固二级单位建档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加强和完善社区档案管理。
4、扎实开展档案科教工作,实施科教兴档
(14)落实全区档案计算机系统网络发展计划,重点加强计算机管理的组织指导与培训。全面建设一个以区档案馆为中心,各基层档案室为基础,与区公共信息网连接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
(15)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新上岗人员坚持以岗位培训为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认真贯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组织专业人员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以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16)加强档案学会建设,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要积极发展会员,充实会员队伍;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开展理论研究,撰写论文,提高业务水平。
(四)重点建设项目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现有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据采集扫描加工,分别建成档案目录、档案全文、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形成以区档案馆信息数据库为中心、各基层档案部门为辅的档案基础数据库。到“十一五”末,区档案馆基本完成馆藏珍贵、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基层档案室完成应移交档案的数字化处理,随时完成“十一五”期间形成的归档文件的数字化处理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为实现和完成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要采取如下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工作,实现档案工作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统筹区档案馆与基层档案室的发展,统筹档案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统筹档案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加快全区档案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
2、以开发利用为龙头,实现基础工作滚动发展。深化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开放机制,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已公开文件目录和开放档案目录中心。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千方百计为利用者服务,用开发利用启动优化馆藏和档案信息编辑工作。推进管理现代化建设,实现基础工作和开发利用相互促进,滚动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信息提供服务。
3、以法律为手段,实施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力争将《档案法》的普及教育与宣传纳入区普法计划。加大对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力度,大力开展档案室百分竞赛和档案管理综合评估工作,严厉查处违法档案法的案件。
4、加强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化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文化素质高的干部队伍,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的同时,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把现有人才和物力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把优势集中起来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效能。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意识,建立学术带头人机制,发挥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5、强化宣传主题,扩大宣传领域。要紧密围绕重大纪念活动、全区重点工作选准宣传主题,力争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干成一件大事,形成轰动效应,为档案事业发展鼓劲造势。努力拓宽档案宣传渠道,深入社会、贴近百姓。宣传对象要面向群众,宣传内容从百姓的视角选材,宣传形式力求多种多样,做到展览进会堂、进商场、进公园等公共场所,在居委会开辟档案宣传橱窗,拉近档案与百姓的距离,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
6、适应市场需要,拓宽服务领域。要强化市场服务意识,主动适应机构改革、企业转制及多种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制订相关的办法和标准,积极向社会提供档案技术、档案保管、档案整理、档案咨询等多种服务,把服务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
7、加强防范措施,确保档案安全保密。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认真落实防火、防盗等“十防”要求。在积极采取现代化手段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同时,正确处理提供利用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加强档案保密工作,严加防范网上泄密。
8、加强区档案局(馆)机关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困难。要增强档案工作指导力度,加强管理办法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业务指导工作的新方法,抓好典型,及时总结交流档案工作经验,推动全区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