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区委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坚持“引进新量、挖掘潜量、整合存量、蓄积流量、放大增量”的经济工作思路,强化统筹调度,加强运行监控,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增长。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和平区生产总值实现771.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9.4%。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61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9.04亿元,占总量的97.07%。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以来,全区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着力落实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2014年,全区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8.82亿元,同比增长15.50%。其中房地产业投资88.54亿元,占总量的59.49%,用于体育场提升改造、停车场建设等工程的基础建设投资累积达到60.28亿元,占总量的比重为40.51%。
财政收支
2014年全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77.16亿元,同比增长26.20%。财政支出74.90亿元,同比增长25.88%,其中,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等项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4.70%、75.40%、38.46%、36.36%、23.33%。
二、行业发展情况
金融业
2014年我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0.4亿元,同比增长12.3%,占总量的比重为33.75%,这是金融业连续第五年在增加值比重上实现增长,增加值和增速继续保持各行业中首位。
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
2014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1.72亿元,同比增长10.2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00亿元,同比增长3.48%。
商贸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调整优化品牌近2000个,一批国际知名旗舰店落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8.88亿元,同比增长4.50%。
2014年区统及市下放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266家,同比增长6.83%;资产总计1621.16亿元,同比增长25.55%;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323.29亿元,同比增长14.74%;实现利润总额36.62亿元,同比增长28.97%。
社会服务业
2014年区统及市下放限额以上社会服务业企业共计244家,同比增长61.59%,涵盖了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资产总计2042.71亿元,同比增11.52%,实现营业收入252.87亿元,同比增长4.75%,利润总额35.88亿元,同比增长30.28%。
工业
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下降0.14%。
三、招商引资
成功引进中国铁塔天津分公司、台湾合作金库银行、美国大都会寿险等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达到95家。全年实现外资到位额6.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实现内资到位额126.04亿元,同比增长12.02%。
四、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
环境保护和治理
深入开展清新空气行动,对建筑扬尘、运输撒漏等进行专项整治。完成200平方米以上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治理。大气常规监测各种数据显示,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市噪声达标小区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
城市建设
成立南京路沿线和劝业场周边、解放北路、五大道三个指挥部,推动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完成西开教堂周边等拆迁任务,地铁四号线房屋征收签约率达91%。金融城38号地实现挂牌出让。津湾广场二期、现代城等项目加快建设,泰安道五号院写字楼竣工。民园广场投入运营,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全年共计开工项目46项,开工面积450.95万平方米。其中,社会事业项目19项,面积34.14万平方米;商业酒店写字楼项目24项,面积370.09万平方米;住宅公寓项目3项,面积46.72万平方米。2014年累计完成竣工面积101.59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青年宫和福安大街两座35KV变电站主体完工,渤海大楼等两座停车楼加快施工。完成37万平方米成片旧楼区和74万平方米非成片老旧楼房提升改造,同步实行物业管理。新增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燃气用户1500户。高层二次供水改造全面完成。率先启动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南市转运站等3个试点项目运行良好。
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整修道路11.4万平方米,新建、提升绿地8.4万平方米。建成大理道、常德道立体绿化示范路段。在全市率先完成机动三轮车综合整治。道路机扫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水洗率达到60%。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41.08万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总户数13.99万户。全区常住人口37.81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6.70‰,死亡率6.90‰,自然增长率-0.19‰。
劳动就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走在全市前列。2014年增加就业人数6.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居民收入和消费
2014年区统及下放单位(含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9029元。
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最新反馈结果显示,2014年我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00元,比上年增长8.50%。2014年我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64元,同比增长8.6%。其中居住支出同比增长53.74%,而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下降了10.14%、45.64%。
六、社会事业
教育
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完成普通高中现代化达标工作。提升改造昆明路小学成都道校区和岳阳道小学常德道校区。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学校特色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举办第四届“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一批教师被评为首席教师和教学骨干。深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高质轻负工作成为全市典型。2014年全区小学学生数26056人,普通中学学生数21881人,其中初中11181人,高中10700人。拥有专任教师5224人。
文化体育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展示天津和我区独特历史文化魅力的闪亮名片。区少儿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末全区图书馆藏书册51万册,书刊外借49万人次。举办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文化之夜”、“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全年各类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达1000场。各街道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310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夺得53枚金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得到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本年度全区涉及田径、游泳、乒乓球、花样游泳、羽毛球、篮球、网球等项的等级运动员人数86人。
卫生
启动区中医医院、区妇产科医院改扩建工程。建成劝业场街健康家园。开展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与医大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加快高层次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6名医务工作者被评为首席医师和希望之星。规范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标准,惠及居民2万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9.9%。截止2014年年底我区区属卫生技术人员740人,其中执业医师313人,注册护士1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