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设想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简要回顾
几年来,和平区档案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档案业务建设、综合档案馆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天津市人事局、天津市档案局授予天津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通过了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的评估,被区总工会评为区级“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编辑出版《五大道上的名人轶事》一书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档案工作创新成果奖。
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数字档案馆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完成全部婚姻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实现了婚姻档案的在线利用,不需要再进行纸质档案的调阅。完成工商户、公证、知青等涉民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加大了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推进了全区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定下发《和平区基层档案室数字化规范》,进一步规范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工作。与区信息化办公室联合开展电子文件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完成电子文件中心(即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工作,制定了相应标准,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电子文件中心。制定下发了《和平区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办法》,与区信息化办合作,举办全区电子文件归档培训班,推动全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现了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和管理。
二是综合档案馆建设再上新水平。
区档案馆不断改善馆藏档案结构,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接收工作,特别是涉民档案的接收,并先后征集到老美华及其经理房淑英各类获奖证书、获奖牌匾,医学院党委书记崔以泰在世界获奖的《世界医学邮票大观》、区政协委员徐明教授设计的各类纪念封及个性化邮票,以及反映我区老字号情况的照片、我区创建文明城区、创建卫生城区前后的市容情况照片等众多实物档案和照片档案。积极向社会开放档案,开放5批档案,8211卷。组织《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家庭建档成果示范展》和“真实的记忆、社会的见证”为主题的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参加了国家档案局、天津市档案局组织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成为全市首家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三是档案业务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从抓管理、抓规范入手,下发了档案室实物档案、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编研工作、数字化处理工作、特色档案整理工作规范。确保基层档案室的规范化管理。组织百分竞赛考核评比活动和文书立卷集中归档培训班,有效促进了基层档案室各项档案工作的开展。
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推进。加大了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尽可能地将百姓需要的民生档案优先接收进馆。不断推动全区家庭建档、楼门建档和社区建档工作的开展。组织红头文件进社区活动。通过组织民生档案工作研讨会、知识讲座、社区举办展览、网上举办展览的形式,总结、推广全区民生档案工作经验。
档案依法管理不断加强。做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贯彻落实工作。对档案移交任务未完成或未达标的单位实施档案执法检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档案法制环境。
档案编研工作不断推出新成果。与天津市档案局、区政协文史委合作编写了《天津五大道名人轶事》、《天津金街老字号》、《旧天津法租界故事》和《百年张园》等百年中国看天津系列丛书,展示了和平区的风貌建筑和人文风情。策划编辑《回首二十年》一书,详实记录了和平区新兴街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四是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提高。
积极创造条件,用发展的眼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干部队伍进行培养。选派年轻业务骨干到有关部门学习,参加到全区重点工程,重点工作中去。围绕单份文件立卷、电子文件归档、建立创文、创卫档案、低保档案、档案编研、家庭建档等课题开展培训。注重对年轻同志的锻炼和培养,安排关系到全局的重点工作中进行培养、锻炼。加强了干部内外交流。实行内部轮岗,向区内其他部门输送干部。加强了科学管理,强调制度创新,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实践。
总结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我们感到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是保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档案事业发展全局,把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把建立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服务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本区、本局的工作实际,着眼长远发展,脚踏实地,不断开拓进取,使全局工作年年有新变化、有新特色、有新成果。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宗旨意识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我们坚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档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利用服务一条主线,自觉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档案的记录主体和服务主体,自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不断充实、完善服务措施和办法,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求增加了预约查询、电话查询、自助查询、送档入户等查询服务方式。
三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始终把加强全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使用档案干部,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体制机制,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年来,我区档案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当前形势的发展和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定位、功能和地位看,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保持我区档案工作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二、“十二五”规划设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个体系”建设的要求,贴紧全区中心工作,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围绕档案服务的主线,以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档案馆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业务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不断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和平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综合档案馆建设。
要努力把区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务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
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对档案馆进行改扩建,以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的需要。要使档案馆舍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利用更加方便。
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对档案接收范围进行修改,将民生档案、改制和破产企业重组档案、区域内有代表特色的二级单位的档案以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接收进馆,满足社会利用需求。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档案、名人档案、重要报刊典籍和珍贵史料的征集工作。
加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要以建设“一站式”档案查阅利用服务中心为目标,积极拓展档案服务内涵。依法加快档案的鉴定和向社会开放档案的步伐。加强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建设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继续完善和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以及增量档案电子化,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机制创新,完善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馆藏特色档案和涉及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实现全部涉民档案在线利用。
继续完善和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加强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实现网络条件下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数据集成,做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归档管理的有效结合,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和管理。制定下发《和平区电子文件中心在线利用操作规范》。与区信息化部门合作,举办全区基层档案干部培训会,提高操作技能,推动全区档案资源共享。
做好《和平区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的落实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全力推动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基层单位要完成全部室藏档案案卷级、文件级条目录入任务,要对室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机检目录与原文的链接,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和原文利用,资源共享。
三是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制定和完善全区各专门专业档案管理规定,使之与《档案法》及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规章相匹配。完善档案行政审批工作监管制度。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认真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案件。建立和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档案行政执法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区属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档案人员进行档案法制教育,力争将档案法制培训纳入区党校和公务员普法培训内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档案宣传活动。
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档案室建设。
进一步加强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基础建设,开展档案管理综合评估认定工作。健全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夯实档案工作的基础,确保应归档文件的准确、完整,整理规范,到“十二五”末,区属处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通过天津市机关档案管理综合评估认定,达到市级水平。
加快涉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整合利用。制定出台各类涉民档案管理规范。全区各涉民单位要全面完成涉民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并实现计算机检索和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机检目录与原文的链接,实现民生档案的整合利用,资源共享。
加大重大活动档案的监管力度。修订完善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规范重大活动档案的监管措施,积极做好区重大活动档案材料的跟踪指导,特别是加强区市容环境改造,市容变化及重大活动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区重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门类载体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五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利用和档案编研工作。本着“出版”一批、“筹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资料资源、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特色,抓出成果。继续编辑出版反映和平区地域优势的百年中国看天津系列丛书。从挖掘全区各街办事处特色工作入手,确定编研题目,挖掘整合档案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档案资料汇编。继续和商务委等部门合作,做好获“中华老字号”、“天津老字号”称号的商业事业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力争编辑成书。积极策划,主动与人大调研室十佳公仆协会合作,收集反映我区开展十佳公仆评选活动的档案资料,汇集成册。继续推动基层档案室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使编写“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三个规范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的理论研究,在坚持特色、不断创新上下功夫,总结经验,撰写文章,使档案编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六是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推进知识更新,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大力培养复合型、专家型人才。加强档案学会建设,以档案现代化、信息化以及档案发展各项长远目标为重点,广泛组织会员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通过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的方式,不断提高干部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支持、鼓励干部围绕重点工作,结合各自的特点把档案工作搞出特色,挖出亮点,进一步调动和激励档案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具体措施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统筹档案馆与档案室的发展,统筹档案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统筹档案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我区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对社会利用档案需求的前瞻性研究,严把进馆档案质量关,建立特色馆藏档案资源,加大涉民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对民生档案优先接收、优先整理、优先编研、优先开放利用。主动适应机构改革、企业转制及多种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积极向社会提供档案技术、档案保管、档案整理、档案咨询等多种服务,把服务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三是推进依法治档,依
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力争将《档案法》的普及教育与宣传纳入区普法计划。加大对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力度,大力开展档案室百分竞赛和档案管理综合评估工作,严厉查处违反档案法的案件。四是加强档案安全保管
。强化档案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正确处理提供利用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提高档案馆、档案室抵御自然灾害和危及档案安全的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档案安全。五是加大档案宣传工作
力度。努力拓宽档案宣传渠道,深入社会、贴近百姓。宣传对象要面向群众,宣传内容从百姓的视角选材,宣传形式力求多种多样,做到展览进会堂、进商场、进公园等公共场所,在居委会开辟档案宣传橱窗,拉近档案与百姓的距离,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