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天津市和平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2-01-20    发布者:区发展改革委

天津市和平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列为九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为了更加自觉的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紧紧围绕《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和平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2、坚持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积极推动特色文化繁荣发展;

3、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5坚持统筹协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是: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全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文化产品和服务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具体目标

1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基本完成区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

2.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形成几个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千万的骨干文化企业集团,使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大力发展总部型文化企业、高端文化产品和知名文化品牌。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面向市场、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结构优化、运作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以及体现时代精神和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使和平区文化产业在市内六区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4.打造津湾广场“时尚文化”、五大道“历史文化”、南市“民俗文化”、小白楼“欧陆文化”、和平路滨江道“商旅文化”等五个休闲娱乐圈,并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群。

5.2011年——2015年,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至2015年底,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5%。

三、规划布局及主要任务

重点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数字内容和动漫、文化会展、艺术品交易等八类产业。

(一)总体布局:开发建设“六个中心”、打造“五个休

闲娱乐圈”。

 
 

1“六个中心”

※打造文化产业总部经济服务中心。要在加快招商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和规范区有关引资政策,简化办事程序,为投资客商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打造古玩字画交易服务体系中心。策划组织以沈阳道为中心的四面钟地区艺术品交易业,支持工艺美术业发展,加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鼓励建立天津传统工艺美术品目录,统一包装宣传、策划营销。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工艺美术品生产基地和经营企业,鼓励民间工艺美术品制作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规范和完善交易规则,发展艺术品收藏、拍卖、交易、鉴赏和展览。

※打造宝鸡道文化产品销售服务中心。一是开发文化用品销售业;二是开发文具用品批发零售业,三是开发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零售业。

※打造“五大道”旅游文化服务中心。结合民园地区保护利用工程的不断推进,采取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建五大道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打造游客中心广场,形成集餐饮、休闲、娱乐、参观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开发环民园体育场底商;引进旅游、休闲、餐饮等业态;开发设立文博展馆。

※打造文化保护和设施服务中心。结合本区实际,突出自身特色,重点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项目,打造民间艺术品牌,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建立楹联博物馆;发展文化演艺娱乐;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发挥文化艺术中心的文化演出示范作用,着力培育一批文化艺术人才。

※打造八里台音像、书刊、影像及电子出版物服务中心。在八里台、同安道和平区治理拆改滞留点空地建立书刊、影像及电子出版物交易服务中心。

2五个休闲娱乐圈         

 
 

※津湾广场“时尚文化”休闲娱乐圈。充分利用其场地宽阔,业态聚集的优势,发展高雅文艺演出好和大型广场文化展示,发展高档歌舞厅、游戏厅、电影院、剧场等业态,使其成为一个赋予时代气息的文化休闲娱乐中心。

※五大道“历史文化”休闲娱乐圈。结合民园广场的提升改造,调整和充实民园广场周边经营业态,发展文博馆、纪念馆、展览会馆、影视楼和露天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发展淘宝店、纪念品商店、高档次休闲餐厅、咖啡厅、影视楼、露天休闲活动等,形成天津市最具亮点的历史文化休闲圈。

※南市地区“民俗文化”休闲娱乐圈。借助南市地区在历史上休闲聚集区的遗存效应,借助食品街、旅馆街不夜城、天地汇、大都会等现有经营业态规模,发展以民俗文化为背景的休闲娱乐市场。

※小白楼地区“欧陆文化”休闲娱乐圈。以朗香街和1902酒吧一条街为圆心,带动小白楼地区文化和商旅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利用泰安道“英式风情五大院”大体量建筑,以及临近高档宾馆饭店和商务办公区的优势,发展文化商务休闲娱乐。

※和平路滨江道“商旅文化”休闲娱乐圈。充分利用金街、滨江道的商旅氛围和人气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一是要将我区的文化和旅游演出活动同区域内商业促销宣传、企业文化打造等文艺活动有机结合,增强演出市场和商旅文化市场的活力。二是培育建设具有文艺演出聚集效应的文化阵地,促进文化产品的推介。三是继续组织金街踩街等有浓郁特色的大型品牌活动,进一步提高中心商务商贸区的人气指数和公信度。

(二)主要任务

1推进体制改革2012年6月底以前,以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完成经营单位转企改制、兼并重组和分离工作。通过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规范的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2培育龙头产业扶持、壮大一批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他们更多的注入文化内涵,提高企业素质,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3加强园区建设。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有选择地建立和完善若干个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

4发展重点产业。发展前卫数字电影院(城),鼓励和支持国营和民营企业落户和平区经营数字电影市场。2011年,高标准完成和平电影院电影放映设备数字化改造,使之保持经济效益在本市电影业的前列位置。文旅结合,2011年——2012年,结合“五大道”旅游区的提升改造,整体改造曙光电影院,建成“五大道”博物馆。

5、发展前卫项目。积极探索发展量贩式KTV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招商引资等方式,将目前国内经营量贩式KTV的连锁企业“好乐迪”“快乐迪”“agg”“星光灿烂”等连锁企业引进和平。

6、探索网吧监管。积极推广网吧连锁经营模式,以利集中管理。通过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推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模式,使和平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

7活跃演出市场。打造与现代大都市文化相适应的现代激情演艺广场,扶持引导小白楼地区“天龙演艺广场”逐步做大做强,成为天津市民营现代激情演艺场所的龙头企业。

9、保护传统文化扶持以“津味”相声、曲艺为品牌的“名流茶馆”、“劝业场天华景”相声、曲艺演艺事业的发展,将其打造成“津味”相声和曲艺表演的旗舰店。2012年上半年前,建成南市小剧场并对外开始演出。合理布局和发展南市地区民俗茶楼演艺文化,鼓励民间投资开办民俗演艺茶楼,让相声、曲艺、杂技等民俗艺术在南市地区茶楼繁荣发展,形成具南市地区特色的茶楼民俗演艺文化。

10.规范游戏产业。借助和依托大中型商场和商圈开发文化娱乐功能的潜力,吸纳民营资本投资电子游戏业。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准入,规范经营,有效管理”的总体思路,推进南市旅游商圈、南京路商圈、劝业场商圈、小白楼商圈电子游戏文化娱乐业的有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区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关系,研究、建立工作制度和联动运行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文化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设立和平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大幅增加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三)搭建平台。以文化产品和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搭建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中心,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四)培养人才。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五)转变职能。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对新兴文化业态的管理体制。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能力,加大“扫黄打非”和版权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查处和制裁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维护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