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双拥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
和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快双拥工作发展步伐,为军地改革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致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大会的贺信为指导,以促进军地改革与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目的,以提高军民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创建双拥模范城为切入点,以开展军民共建为基本途径,完善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和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相统一的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双拥工作格局。
二、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在双拥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浓厚双拥社会氛围,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为实现总体发展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国防教育与双拥传统教育:
氛围营造——在繁华地带建立2处大型双拥宣传教育标志。军地各单位特别是街道、学校、军营和公共场所建立100个宣传教育阵地。商业店堂、医疗机构、娱乐场所、停车场、收费公厕等服务窗口要悬挂军人优先或免费标志,并实施相应服务。
教材组织——分别编写4套适于对各级领导干部、社区居民群众、驻区部队官兵和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与双拥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纳入各级党校、团校、政校、军校、中小学校和社区学校教育教学大纲,进行系统教育。
骨干培训——为军地培养国防教育与双拥传统教育宣讲员100名,使之逐步成为宣传教育的骨干。
教育覆盖面——宣传、文化部门和窗口单位,特别是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在本媒体上为国防教育与双拥传统教育辟有足够的空间,不断增加宣传教育力度,使国防教育与双拥传统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组织网络与规章制度建设
组织网络建设:调整完善军地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增强规划、指导、协调能力;调整完善军地各级双拥组织,增强组织服务功能,全区坚持经常活动的各类双拥组织不少于500支.
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修改并完善《拥军优属工作若干规定》、《拥政爱民工作规定》、《双拥工作实施纲要》、《双拥宣传教育纲要》等业已形成的双拥制度规章,建立《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规章》等一批新制度规章,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军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规章制度执行、检查、监督的力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三)优抚与安置
构筑抚恤优待机制:建立抚恤救济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不断增加和提高抚恤救济标准,确保抚恤救济标准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群众优待制度,困难优抚对象的社会承包率达到100%,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积极稳妥地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社会统筹工作,不断提高优待金标准。进一步完善各级拥军优属保障基金建设。
建立军转退属安置机制:建立政府和社会相结合安置转退军人和随军家属的新机制,坚持政府指令性安置,即“当年随军,当年安置”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安置工作与市场机制接轨的新途径,拓宽安置工作渠道,妥善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和部队干部子女入学入托,安置率100%;不断提高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两个待遇”,积极做好服务保障,把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医疗、用车、住房维修、健康娱乐等统一纳入社区服务规划,优先安排,优质服务。
(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调整共建格局:本着“就近就地、量力而行、注重质量”的原则,对现有军民共建对子逐一进行考核和调整,全区军民共建对子严格控制在50个以内,其中90%以上为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和文化、卫生、商业等窗口行业,完善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单位的格局。
坚持共建主题:紧紧围绕军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四有”新人培育,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坚持用共同的理想和政治基础凝聚军心民心,激发广大军民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政治热情。
拓展共建途径: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军民共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并为广大军民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参与的共建新形式,更好地发挥军民共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基层基础双拥工作
双拥基础建设达标:军地各单位要依照基层双拥工作标准,开展双拥基础建设达标活动,下大力气抓好双拥基础建设,五年达标率80%。
岗位双拥责任制:逐级建立完善岗位双拥责任制,80%以上单位基本实行岗位双拥责任制,军地交往较多的单位全员实行岗位双拥责任制。通过岗位双拥责任制的实行,引导广大军民动真情、办实事,自觉将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与双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地方要以关心支持部队改革建设,配合部队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各项任务,为部队官兵排忧解难为己任,驻区部队要把积极支持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奋勇参加抢险救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先进典型:军地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特点与实际,培养出能够体现本地区、本行业特色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影响力的先进典型1—2个;全区每年树立先进典型不少于5个,五年内向全市推荐的先进典型不少于5个。
(六)科技拥军
开发现代化建设人才:充分发挥教育、科技、文化资源的优势,努力为驻区部队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两用人才开发提供智力支持。针对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官兵知识更新的需求,完善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技能培训,五年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其中80%以上通过等级资格认证。
科技进军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技人才进军营、科普知识传军营、科技书刊送军营活动,形成支持部队开展科技强军、科技练兵活动的浓厚社会氛围。
转化科研成果:地方科技开发部门和工商企业要为驻区部队科研单位提供科学技术服务,送信息上门,送项目上门,并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市场的开拓。
改善军营精神文化生活——完善驻区部队特别是基层连队文化设施建设,每年为连队图书角购置书籍、音像制品、教学软件不少于3000册(种);送文艺演出、电影不少于20场次。
(七)拥政爱民
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驻区部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支持并参加地方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在扶贫济困、支教助残等方面发挥作用。
支持地方发展经济:驻区部队要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强的技术优势,科技助民,转让科研成果,帮助地方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承担急难险重任务:驻区部队要充分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的整体优势,维护社会治安,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三、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1年)抓好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为规划全面实施夯实基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军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制定双拥五年发展规划,对于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快双拥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认真评估、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规划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第二步(2002—2004年)抓好发展建设,提高质量,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军地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抓好规划各项具体指标的落实,逐步形成具有和平区特色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第三步(2005年)抓好巩固提高,完善发展,全面实现规划各项指标。认真总结、评估规划实施工作,巩固提高规划实施工作成果,规划各项指标全部落实到位,提高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保证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指导实施。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和督查服务。区武装部负责协调部队系统规划的实施。军地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每个环节和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亲自参与规划的实施和任务指标的落实。
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军地各职能部门和条口单位特别是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性质和职能,主动承担并按时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任务,各职能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特别要衔接好交叉部位的工作;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规划的实施,形成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严格标准,定期考核。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对规划进行分解,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听取一次规划实施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指标如期高质量完成。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