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和平区双拥工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发布日期:2008-07-01    发布者:区发展改革委

和平区双拥工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年——2010年)

天津市和平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

二、“十一五”期间双拥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双拥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双拥工作全局,结合区情民意打造区域品牌,围绕军民需求创新工作载体,立足持续发展,完善长效机制,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快驻区部队正规化建设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发展目标——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驻区部队战斗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目标,构建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统一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规定相统一的双拥工作保障体系,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基本任务——

1、营造双拥工作社会氛围

——依法将国防与双拥传统教育纳入区宣传教育计划、驻军部队政治教育计划,年初有布置,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内容和形式,结合形势和重大节假日,推出军民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党政机关、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和驻区部队国防与双拥传统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社会普及率力争达到80%以上。

——依法将国防与双拥传统教育纳入区属各级党校、团校、社区学校、中小学校及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和充足的课时保障。

——和平有线电视、《今日和平》等区内新闻媒体辟有国防与双拥传统教育专栏或专题节目,及时宣传报道双拥工作动态、先进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扩大宣传教育影响,营造双拥工作社会氛围。

——军地各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街道社区、中小学校、驻军部队机关和商业服务业单位,因地制宜建设永久性宣传教育标志、标语和橱窗,节假日主动参与双拥工作社会活动。商业店堂、医疗机构、文化场所、停车场、收费公厕等服务窗口悬挂军人优先或免费标志,并实施相应服务。

——进一步完善区国防教育和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有计划、不间断地面向公众举办各类报告会、展览会、集中培训和军营实践活动。巩固和完善少年军校、警校建设,组织好军训和学军实践活动。

——探索国防和双拥传统教育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相交融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

——不断挖掘、培养和推广双拥先进典型。各行业、各单位都要培养和树立带有行业特点、事迹过硬、时代感强、社会影响大的先进典型,力争把先进典型推向全市乃至全国。

2、落实双拥工作政策法规

——全面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坚持国家保障和社会优待相结合,不断完善抚恤救济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和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在社会各界树立依法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依法承担转业退伍军人与随军家属安置任务和依法优待扶助优抚对象的责任意识。依法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工作。

——驻区部队支持并参与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建设。分别与驻地街道、社区签订低保特困户中长期救助包保协议,以日常关照、节日慰问、应急救助和建立“慈善救助超市”等形式,承担困难群众救助任务,改善和提高受助群众生活质量,支持并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见》,按计划接收安置任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确保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进一步完善区域双拥工作制度规章建设,努力探索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以情双拥与依法双拥、行政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建设。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双拥工作的投入,支持驻区部队建设,完善国防后备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

3、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依据基层双拥工作标准,推进军地基层单位双拥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

——完善岗位双拥责任制建设,通过在军地交往较多的行业与单位实行全员岗位双拥责任制,引导广大军民自觉将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与双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岗,为驻区部队战备训练、后勤保障、优抚对象生活和社区建设、扶贫帮困、支教助残等公益事业尽责出力。

——创造性推进以创建双拥工作示范社区活动为龙头的社区双拥工作开展。各社区要普遍建立双拥工作组织推动组、双拥工作站、双拥志愿者队伍、双拥综合服务网络和双拥工作制度。坚持从军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军地双方都能办到的事情入手,建设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的现代城市社区。双拥工作示范社区达标率30%以上。

——整合军地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科技拥军、科技助民活动,为驻区部队科技强军、科技练兵和科研攻关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提供智力支持。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驻区10支基层连队每班一台电脑,每兵培训一次的“电脑入班、信息到兵”目标,支持驻军部队信息化建设。

——积极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爱国拥军活动。制订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爱国拥军活动方案,为“两新组织”开展爱国拥军活动营造良好社会和舆论氛围。通过举办国防教育培训班、开展“体验军营生活”等活动,增强爱国拥军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探索与实践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爱国拥军活动的领域、方法和途径。通过建立活动制度、激励机制,激发“两新组织”爱国拥军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4、开创军民共建活动局面

——坚持思想共建和精神互助、坚持立足岗位和围绕军地发展建设办实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军民和坚持就近就便、量力而行、有利发展“四原则”组织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积极推进军民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军民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和政治基础凝聚军民意志,同心同德为加速区域经济建设、驻区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文明城区、和谐城区建设贡献力量。

——围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围绕学习、宣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围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促进和谐社区、和谐军营建设,围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驻区部队建设,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并为广大军民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参与的共建活动形式,更好地发挥军民共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榜样作用,通过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军营实践基地”和开展“军人德育教员”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实和完善我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认真总结和推广广大军民在共建活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引导和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与自身特点和实际相适应的军民共建活动,不断拓宽军民共建活动领域,坚实军民共建活动群众基础。

——完善军民共建制度建设,规范军民共建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军民共建活动评估和考核,力争90%以上军民共建单位成为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70%以上军民共建单位成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三)规划措施

(一)纳入日程,加强领导。“十一五”期间双拥工作规划指标纳入军地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党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党政首长任期责任制,各级党委和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组织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指标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指导实施。区双拥工作办公室负责指标分解和督促落实。区人武部负责协调部队系统规划的实施。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并按时完成职责范围内的规划指标。

(三)按步实施,定期考核。逐年制订实施规划安排,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高标准推进规划实施。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一次规划指标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及时协调解决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规划指标的落实。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