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
和平区环境保护局
九五”计划时期的我国和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我区的环境保护事业,在和平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天津市环保局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经济、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发展区域经济)、“两个重点”(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税收),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扭住区域环境质量不放松,严格控制新污染,重点治理老污染,各项工作进展显著,主要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十一世纪即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开创和平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据和平区“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天津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特编制和平区“十五”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计划和2010年环境
保护长期规划。
一、全区环境保护基本情况概述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1、“九五”环保质量指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完成情况(见表1)。
2、主要成效:
“九五”期间我区依据功能区环境质量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搬迁了天津钟表总厂、卫津化工厂、仁立毛纺厂等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治理改造了红旗毛纺厂、东亚毛纺厂等企业,至此,结束了我区工业窑炉、工艺废气、重金属等污染大气环境和水体的历史。324台2吨/小时以上采暖锅炉安装了消烟除尘设备。1999年贯彻天津市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的四号通告精神,对2吨/小时以上锅炉采取了除尘脱硫双重治理措施,全面推行燃烧低硫、低灰的优质煤。结合陕气进津对3000台1吨/小时以下洗浴、茶炉、大灶实行改用电、气、油和固硫型煤等较清洁能源,改燃率达到98%以上。并把电和管道燃气作为我区首推燃料改燃,工作势头强劲。2000年建成我区小白楼街“基本无燃煤区”。按照《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天津市政府的要求,于1999年底全面完成了市属65个单位,72个项目,区属32个单位,39个项目的限期治理达标任务,完成率均为100%。2000年狠抓限期治理项目稳定达标,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全区开展了创建环保模范社区活动,“九五”期间,先后有新兴街、体育馆街被评为市级环保模范社区,并由天津市政府命名挂牌。“九五”期间,市属驻区各大医院,如胸科医院、中心妇产科医院、总医院、眼科医院、血液研究所、滨江医院、职防院安装了11套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一批大中型餐饮业废水也采取了简易处理措施,减轻了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压力。噪声达标区在“八五”创建6.53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至98年扩大到8.64平方公里,余后两年,实行了巩固提高政策,使我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6.4%。
表1:“九五”环保质量指标和城考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
项目 |
国家标准 |
2000年 天津市规划目标 |
和平区完成情况 | |
“八五”未完成值 |
1999年完成值 | ||||
1 |
TPS年日平均值 |
0.20(二级) |
0.200 |
0.269 |
0.341 |
2 |
SO2年日平均值 |
0.06(二级) |
0.060 |
0.163 |
0.052 |
3 |
氮氧化物年日平均值 |
0.05(二级) |
≤0.050 |
0.036 | |
4 |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
60(昼间) |
≤58.5 |
58.2 |
56.1 |
5 |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
70(昼间) |
≤70.0 |
71.6 |
68.0 |
6 |
COD排放总量削减率 |
5.5 | |||
7 |
烟尘排放总量削减率 |
4.02 | |||
8 |
SO2排放总量削减率 |
20.24 | |||
9 |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
100.00 |
100 |
100 | |
10 |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
60.00 |
65.3 |
86.4 | |
11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00.00 |
99.3 |
100 | |
12 |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85.00 |
100 | ||
13 |
危险废物处置率 |
99.00 |
100 | ||
14 |
城市集中供热率 |
>45.00 |
11.4 |
19.7 | |
15 |
生活垃圾处理率 |
75.00 |
40 |
80 | |
16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7.00 |
10.3 |
11.3 | |
17 |
环保投资指数 |
>2.00 |
2.4 | ||
18 |
“三同时”合格执行率 |
100.00 |
10 | ||
19 |
排污费征收率 |
100.00 |
119 | ||
20 |
污染设施运行率 |
100.00 |
100 | ||
21 |
建设项目施工排污申报率 |
100.00 |
100 |
注:“八五”与“九五”期间的城考指标有很大变化,表中空白为“八五”期间未设的指标。
3、主要经验:
“九五”期间,对我区环境总的评价是,在经济增长实现翻番,GDP连年增幅大于15%的情况下,和平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没有相应的增长,比较稳定地维持在“八五”的水平上,某些方面有所好转和改善。成功经验: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决策,使三者同步协调发展,做到增产不增污;二是坚持环保“八项基本制度”,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教“五大手段”全面治理老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三是规划先行,环保前置,严把新企业环保审批关,未落实环保对策的企业不准开业。“九五”期间,未审批一家燃煤的餐饮业;四是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是建设一只思想好、作风强、技术精的环保执法队伍。
(二)我区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九五”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城考结果分析,和平区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污染为主转化为煤烟型与汽车尾气综合污染为主。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的TPS、SO2、NOX三项指标中,SO2指标季节变化趋于平缓,采暖期与非采暖期虽有差别,但不象“八五”期间那样悬殊,尤其是非采暖期,所有月份都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多数月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与近几年全区大规模实施改燃,推广燃电、气、油和优质低硫低灰煤有直接关系;NOX与“八五”基本持平,说明煤烟型污染得到控制,但汽车尾气污染上升,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道路拥挤,车辆怠速运转是直接原因。TPS常年居高不下,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最高月份超过天津市2000年规划值近五倍。说明我区裸露地面硬化、绿化率低。全区绿化覆盖率“九五”期间仅11.3%,尚达不到城考要求的一半。旧房拆迁、建筑施工、破路施工、运输车辆车轮带泥、道路人工扫保等造成的二次扬尘贡献值最大。
影响我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另一突出问题是餐饮业油烟。全区目前有大中小餐饮业1576家,虽然90%以上的餐饮业使用了气、油等较清洁能源,但由于直到“九五”末,国家才出台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因此绝大多数餐饮业的油烟无组织向大气中排放,破坏大气景观,影响市容环境,危害居民健康,加之我区区位特点,有相当一部分餐饮业属于底商,造成与居民的污染纠纷频繁,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2、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是国家和天津市的战略资源。我区十平方公里内几乎没有地表水。仅海河干流北安桥至大光明桥段、“九五”末新改造的津河为我区与河北、河东、河西的分界线,处在区域边缘。海河干流因不能及时疏淤通浚和日常管理不善,水质超过五类标准,景观不佳,每至夏季,腥味扑鼻,邻岸居民反映强烈。全区年用水约7000万吨,基本工业民用各半。“八五”期间,兴建了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我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通过市政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外排。“九五”期间,我区对废水坚持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加大了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的治理力度。但对用水占全区约30%的餐饮业和40%以上的生活废水管理治理不够有力,尤其是餐饮业废水,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道。每到雨季,放闸排涝,雨污合流,造成周边水体的严重污染。
3、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区按功能区设置,五大道地区、新兴街的电台道、卫津路、河沿路、气象台路地区和南市街的原火柴厂周边地区为一类区,约占全区面积的35%,其余地区为二类区。监测结果表明,全区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为58.4分贝。主要噪声源按其覆盖面积和声源强度的大小排序均为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其他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由于未能严格禁鸣,破旧车辆的强制淘汰不力所致。社会生活噪声居高不下与电锯、无齿锯、云石锯无序使用,冷却塔、民用空调无序安装,歌厅、卡拉OK厅无序开放,商业用高音喇叭等有关。
4、其他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区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有燃煤炉渣,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燃煤炉渣每年数量不大,产生后即用于铺路和垫基或被用于制造建材。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目前只是拉出填埋,无害处理仍是一大难题。
光污染、电磁辐射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也日渐突出,是今后必须关注的环境问题。
(三)我区环境质量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根据国家下达的2000年“一控双达标”要求和天津市关于发展集中供热、三年市内六区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的要求,我区在“十五”内可将324台2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减少到200台,并全部实行脱硫除尘双重治理,近3000台套茶炉大灶改用电、管道燃气是可以做到的。对汽车尾气、建筑施工、二次扬尘等严加管理和控制,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加大对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力度,空气环境质量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全区餐饮业废水必须实行有组织排放。生化处理由于点源小、分散,处理程序复杂,资金昂贵,难以实现,除有条件的大型宾馆、饭店废水实施生化处理外,中小型餐饮业实行油水分离的物理处理,则较易于推行。必须严格控制洗浴、冲车业的发展,寻求重复用水的技术是解决用水困难最好办法。全区实行雨污分流,改变和平区无地表水现状,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都渴望有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将全区所有超标噪声源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同时在建筑物总体规划设计建造中,考虑降噪功能,使用降噪外表装饰建材,从源头上促使新产汽车引擎噪声达标,健全破旧车辆淘汰制度,也是今后应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指标体系、发展方向和近、远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区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基本指导思想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奋斗目标。依靠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建立和完善与二十一世纪初把和平区建设成天津市商贸金融中心区,新兴第三产业的示范区,体现现代化都市风貌的形象区的环保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我区的总体环境质量与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前进步伐相适应,把我区建设成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环保模范城区。
(二)编制“十五”计划的基本原则
1、污染防治与保护生态并重。
2、污染控制与节约资源、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改造紧密结合,实行污染源全过程控制。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整治。
4、切实把保护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
6、坚持分类指导,不同区域的环保目标,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要符合实际,注重实效,各具特色。
(三)规划指标体系
1、水环境规划指标
(1)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三级标准。
(2)海河干流执行《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天津市规定的功能区标准。
(3)津河水体执行天津市景观水管理标准。
2、大气环境规划指标
(1)空气环境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二级标准。
(2)锅炉烟气排放执行天津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津/DHJB1—1999)地方标准。
(3)餐饮业油烟执行国家环保总局《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3、声环境指标
(1)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工厂企业噪声执行《工厂企业噪声标准》(GB12348—90)。
(3)建筑施工工地噪声执行《建筑工地工场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四)发展方向与总体思路
和平区地处天津市中心,是党政军首脑所在地。优越的地理位置,繁荣的商贸市场,健全的金融体系,发达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开放的发展格局,较强的经济实力,独特的信息优势,使之在天津市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将是升级改造,置换开发,完善功能,增强实力,创新形象。因此,全区的环保事业的发展方向与总体思路必须与之相适应,继续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控制和解决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区的水、气、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为区域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打下基础,把我区建设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进步,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城区。
(五)近期与远期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见表2)
表2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表2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项目 年份 |
SO2(mg/m3) |
NO2 (mg/m3) |
TSP (mg/m3) |
2001年 |
0.06 |
0.080 |
0.30 |
2003年 |
0.06 |
0.080 |
0.20 |
2005年 |
<0.06 |
<0.80 |
<0.20 |
200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5年稳定在国家标准之内;2010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目标
(1)海河干流消除黑臭,水面清洁。2005年达到地面水五类标准,2010年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指标见表3。
表3地面水环境质量目标
项目 年份 |
感 观 |
BOD5 |
高锰酸盐指数 |
总磷 |
氨氮 |
2005年 |
达标 |
10 |
10 |
0.2 |
0.2 |
2010年 |
达标 |
6 |
8 |
0.2 |
0.2 |
(2)2001年至2010年的规划年限内,全区工业废水综合排放达到三类标准。
(3)墙子河和平区段面清、岸洁、有绿,保持景观河道水质标准。
3、声环境质量目标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由“九五”末的86.4%,到2002年达到100%。按功能区类别不同要求,到2002年分别达到如下目标:(见表4)
表4声环境质量目标
类别 |
昼 间db(A) |
夜间db(A) |
|
1 |
〈55 |
〈45 |
|
2 |
〈57 |
〈50 |
4、固体废弃物保护目标
(1)固体回收利用率:100%。
(2)垃圾处理率:2005年达到90%;2010年达到100%。
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到2005年,增加水面面积3000平方米;增加绿地达到5000平方米,到2010年达到10000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2005年达到27%,2010年达到32%。
6、资金投入
2002年环境投入占全区GDP的2.5%。2005年达到3%,2010年达到3.5%以上。
三、“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发展热电集中供热和电力个体供热,减轻煤烟型污染
“十五”期间,扩大一热电和杨柳青热电厂的供热面积,引陈塘庄热电厂进入和平区,扩大南营门街南孚房及海光寺地区的热电供热面积,将现有324台2蒸吨/小时以上燃煤供热锅炉在2003年减到200台。发展区供热办的供热,合并撤消部分小型燃煤锅炉,使全区燃煤总量控制在50万吨左右,在1--3个新建住宅小区推广电力个体供热,使全区采暖供热锅炉年燃煤总量减少15万吨。居民用采暖用煤减10万吨。
2、创建无燃煤区,减少煤烟型污染
2000年建成小白楼街所辖区域“无燃煤区”。2001年,创建体育馆街、劝业场街“无燃煤区”。2002年创建新兴街、南营门、南市街“无燃煤区”。到2003年,全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区域内小型燃烧设备改燃清洁能源率达到100%,民用电、气化率达到95%;2T/H以上锅炉脱硫除尘率达到100%
3、加紧对餐饮业油烟治理力度
从2000年7月1日起,所有新审批的餐饮业,必须安装油烟去除设备,油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2000年7月1日以前开业的餐饮业,凡有扰民现象的,必须进行油烟治理,达标排放。到2005年,全区餐饮业油烟排放达标率不低于90%。
4、治理汽车尾气污染
淘汰旧车型,推广汽车燃料油改气工作,新购车辆一律要求安装高效汽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5、环保、建委、市容委、市政、环卫等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道路施工,建筑施工,三堆(灰堆、料堆、煤堆)等二次扬尘污染。严格控制工地民工生活燃煤。
6、依据产业布局调整,搬迁或置换工业用煤的东亚毛纺厂等工业企业。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继续巩固和扩大噪声达标区的创建成果。2001年创建南市街噪声达标区的工作,2002年,使全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并不断巩固创建成果。
2、对全区90台中央空调的冷却塔噪声进行治理,依照天津市地方性法规,整治民用空调安装无序化状况。
3、环保部门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控制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餐饮、娱乐、服务业噪声必须达标。
4、加强建筑施工的治理与管理,提倡市区施工使用低噪声机械,解决施工扰民问题。
5、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创建环保模范社区。在“九五”期间创建新兴街、小白楼街市级环保模范社区的基础上,2000年创建一个街,2001年创建一个街,到2005年,全区六个街道办事处均达到市级环保模范社区的标准,“十五”末,和平区进入市级环保模范城区行列。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
1、“九五”末限期治理的市、区属水污染项目,“十五”期间实行稳定达标管理。
2、抓紧全区医疗废水治理。2003年市属医疗单位一律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安装。2005年前,区属医疗单位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工作。
3、抓紧餐饮废水的治理。从2000年7月1日起,新审批餐饮业,强制实行油水分离。老的餐饮废水,逐步实施治理,达标排放。
4、对海河干流和墙子河水质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5、加强洗浴业废水排放管理,走综合利用之路。
6、寻求民用生活污水治理办法,对公寓式管理的住宅小区水污染加强控制。
综合防治措施
1、以城考为龙头,继续抓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环保、公安、供热、市政与园林、环卫、市容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城考各项目标完成。
2、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按照天津市下达的COD、烟尘、SO2排放总量,“十五”期间,全区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做到增产不增污。
3、切实运用环保“五大手段”,全面推行环保“八项制度”。
4、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素质高的环保队伍。
(1)建立和平区环境监测中心。投资约600万元,选址建设1500-2000平方米的环保监测中心,增加新的自动化监测化验设备,使环保监测站达到国家计量认证标准。
(2)建立和扩大环境监理大队。争取编制,使该大队达到10-15人,交通、通讯工具和微机管理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3)加强环保局机关建设,使之适应日益发展的环保工作新形势。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