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和平区财政工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发布日期:2012-01-20    发布者:区发展改革委

和平区财政工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直接关系到这一时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但在此期间也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全球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在危机的作用下浮出水面,经济失衡再度引起世人关注。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财政部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民计民生投入,完善公共设施配属,改善投资环境,精心招商引资,着力支持重点税源企业和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加强动态分析和全程服务,涵养财源、税源。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重点吸引“四高”行业到我区注册登记,确保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十一五”期间,共实现区级财政收入99亿元,是“十五”期间区级财政收入的3.04倍,财政收入整体规模迈上了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以及公共服务领域基础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更多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社会保障扎实有效,保险扩面人数逐年增加,“低保”群体应保尽保。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均衡教育扎实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市容整治效果明显,区域环境整体提升,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区”,城市管理迈入国家级先进行列。

“十一五”期间,财政精细化管理日趋完善,着力健全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预算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提高了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了全区所有一、二级预算单位财务数据集中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财政运行体系。

     
   

 
 

(二)发展环境

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严重影响,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因素叠加,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交织,当前及未来几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即将退出,税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滨海新区对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的吸引聚集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我区今后的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区委“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把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努力促进和平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财政改革与发展主要目标是:

全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妥善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等一系列影响财政收入的不确定因素,牢固树立发展决定经济,经济决定财政的理念,以规划为统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财政收入要达到60亿。在分配方面,要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大社会公共领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工作安排与保证措施

(一)工作安排

“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给全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孕育着巨大的辐射潜能,对我区而言,借力的机会与机遇同在,竞争的强手与强势共存,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期,这给我区财政收入的增收带来空前的压力和变数。

根据《天津市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安排,“十二五”期间,我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超过60亿元。2011年——2015年初步安排为:五年平均财政收入增速为15%,分别实现财政收入34.50亿元、39.68亿元、45.63亿元、52.47亿元、60亿元。

(二)保证措施

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一是结合区情和宏观政策导向,积极研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区经济脉搏,逐步建立科学、精细地财政政策的制定、执行、反馈和绩效评价机制。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适时调整财政资金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领域,在保住存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商业、科技等行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筑牢财政增收的基础。

三是加强和完善税源监控机制和控管体系,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优势,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项目的运营状况和发展走向,密切关注、深入分析,跟踪服务,有效监督。超前、及时制定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预案和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四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合理调配国有资产收益对财政的贡献率和可持续性,强化预算约束机制,逐步实现所有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常态化管理。

2、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效率,保障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的重要举措。

一是继续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投入力度。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公平教育。引导技术创新,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二是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继续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负担,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积极支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最低保障等有效的财政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对再就业政策的扶植力度,完善再就业网络功能,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3、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改革。以全区财务数据集中管理模式为依托,提高部门预算科学性、完整性;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建立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财政资金活动监控为重点的国库集中支付监控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性,使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采购”;推进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推行预算与绩效捆绑、履责与绩效挂钩的管理模式。

二是以财政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促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上水平。按照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要求,整合财政内部业务程序,实现财政信息共享和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在现有财政与一、二级预算单位财务网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区所有预算单位的财政业务网络,将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全部业务实现网络管理,推进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以提高全员的能力素质为目的,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在学习和实践中,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议事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团结共事能力、服务发展能力;着力增强全局干部尽职履责、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检验工作成效,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工作目标而尽心竭力。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