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和平分局“十二五”规划
(2010年6月)
“十二五”期间,和平分局要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领导下,以建设“平安和平”、“和谐和平”为目标,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持续保持和平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安定。
一、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覆盖全区的情报信息搜集网络,提高搜集深层次、苗头性、内幕型情报信息的能力。按照“大情报”模式,建立完善情报会商、转递、反馈机制,加强对情报信息的整合利用,努力挖掘情报信息的潜在价值,做到提前预警。加强对宗教、非政府组织以及网络论坛、QQ群、博客、贴吧等重点领域的情报信息搜集力度,提高掌控能力。
围绕区域维稳热点问题,掌握重点不安定因素、群体性事件苗头以及重点人动态情况,跟上控制措施。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配合有关单位积极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滋事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处置程序规范》,明确职责任务,规范处置行为,加强日常演练,提高处置效率,确保依法、坚决、果断、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
进一步完善区域反恐体制和机制建设,健全反恐应急联动和指挥协调机制。加强反恐专业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建立覆盖涉恐重点人员、重点阵地、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反恐秘密力量网络,掌握包括境外人员在内的重点涉恐人员的动态情况。进一步完善反恐重点目标档案建设,强化反恐基础工作。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反恐防范措施和反恐安全检查常态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处置机制,逐步形成110指挥调度与巡控督导、技防网建设、信息化建设、突发涉警事件舆情处置、通信保障的“五个一体化”架构。建立“扁平化、点对点”指挥体系。以街面防控网为龙头,把防控触角延伸到社区、内部单位,整合巡防力量,科学配置资源,合理部署警力,完善网格化巡控机制,提高见警率、盘查率和现场查获率。
二、强化基础工作
将以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作为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对涉稳、涉恐、涉毒、在逃、有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重点上访人员等七类重点人员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
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室及社区民警的工作规范,将警务室建设成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网上执法办案、民警执法业绩档案、绩效考核等子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分局二级信息平台并跟上三级网站建设。开发“社区民警个人工作平台”,综合现有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互联共享,服务现实斗争。整合现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渠道,不断丰富研判手段,加强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突出案件、警情等重要信息的分析研判,为决策和实战提供信息情报支撑。把随时随地掌握情况信息,随时随地录入信息数据作为基层民警的主要职责和日常工作方式,努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了、控得住。各职能科室要分兵把口,狠抓信息录入的数量、质量,合理确定考核项目,加强日常监督推动,保证录入的信息能够为实战服务。
三、加强社会管理
加强警防网建设。整合巡防力量,将巡控工作向社区内部延伸,扩大巡防覆盖面。加强派出所专职巡控队伍建设,落实属地巡防责任,进一步提高巡控工作的实效性。加强民防网建设。强化对民防力量的统一管理和业务培训、指导。深化治保会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平安天津”志愿者的作用,提高社区安全防范水平。加强技防网建设。对新建居民小区、重点单位要力争实现技防同步建设。加强对现有社会面监控设施的整合,在重点部位新建一批视频监控探头,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在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方面,继续实行并完善等级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完善文化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要坚持管理前移的工作思路,严密对中小旅店、出租房屋、特种行业等重点领域的治安管理。在治安热点部位整治方面,要继续强化综合治理机制,积极与各方面加强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强化整治效果。
围绕市重点建设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重点工程现场警务室,及时化解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苗头性问题。完善大型商场、超市、医院等重点单位警务室工作规范,合理配备警力,增添必要设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保卫部门等组织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内部单位安全防范宣传和教育培训,指导内部单位安全保卫部门、人员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对存在的隐患问题要“定人员、定标准、定期限”狠抓整改,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
四、加大打击力度
瞄准区域多发的入室盗窃、街头“两抢”、随扒窃、砸撬机动车等案件,统一指挥调度,形成侦破合力,打掉一批骚扰一片的犯罪团伙,力争抓获率、破案率同比有明显提高。针对侵财案件发案规律特点,采取在繁华区范围内发送提示短信、在户外大屏幕播放宣传短片等不同形式,提示群众提高防范意识,最大限度遏制发案上升势头。
严厉打击杀人、绑架、爆炸以及涉黑、涉恶、涉枪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八类案件”破案率保持在75%以上,命案破案率保持在85%以上。积极拓展追逃线索来源渠道,努力减少在逃嫌疑人给社会治安带来的隐患。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充实网上案件侦察力量,不断提高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现处置能力、侦察打击能力、防范控制能力和主动进攻能力。严密防范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强化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破力度,着力打击假币、假发票、信用卡诈骗、电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努力破解非机动车被盗难题,坚持打、防、管、控、建、宣并举的工作方针,保持整治力度,确保非机动车案件明显下降。成立非机动车管理所,建立非机动车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实战需要。争取区政府支持,建立非机动车交易市场。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力争使社区、繁华区非机动车看管率分别达到60%、40%。深入开展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持社会秩序安定。
五、提高执法质量
进一步深化执法业绩档案建设,实现执法档案由办案系统自动记录归档、定期自动生成,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业绩的影响。认真开展执法质量监督考评,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有力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增设警训队,进一步完善“战训合一”的民警教育训练模式。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落实常态训练机制,强化日常训练管理。
六、推进保障建设
高标准推进看守所建设,起动并完成分局110指挥中心建设工程。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尽早完成劝业场所迁址工作,将派出所改造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改善基层所队营建和办公条件。
争取区领导支持,按照公安部、市局确定的标准,不断强化装备、武器、警械建设,不断提高装备规范化水平,为实战服务。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