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和平区城市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

发布日期:2008-07-01    发布者:区发展改革委

和平区城市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

和平区城市建设委员会

一、“九五”回顾

为了保证完成“九五”期间城建工作任务,我们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旧区改造、危陋房改造、逾期还迁等项目标分别落实到单位,责任到人,区建委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推动工程进度,定期深入工地,保证了各项城建任务的顺利实施。危陋房改造工程是“九五”期间城建工作的重点。自九四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五至七年完成成片危陋房改造的任务,“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思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奋斗拼搏,19988月初我区提前完成了4278万平方米危陋房屋拆除任务。到1999年底我区完成拆除危陋房屋共计90.8万平方米,使25962户居民住上新楼房,其中:难点大片南市地区共拆除危陋房面积51.34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6533户。到1999年底我区完成开工面积达176.4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面积109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成片危陋房改造任务。

和平区是我市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但是由于地域狭小,人口密度大,房屋年久失修,因此拆迁成本高,危改难度大。为此,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危改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确定目标,研究规划,安排工期,实现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在危改工作中,我区主要作法是:

()自力更生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我区在危改资金严重缺乏的困难面前,组织全区各方面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区属单位筹集三亿元投入危改。同时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开发商投资和平。尤其是香港新世界集团为和平区危改投资近十亿元,为启动南市危改工程起到了主要作用。

()以拓宽道路带动危改进程。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97年起,相继拓宽福安大街、荣业大街、南门外大街,推动了沿线的危陋房改造,并为该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以土地置换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危改中,我们利用和平区地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优势,在黄金地段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建起了滨江商厦、稻香村、源天大厦等商业设施,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商业设施,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危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区是老城区,原有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在危改中,我们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选址,在危陋房集中的土场地区建设了22万伏高压变电站,邮电管网大厦等,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危房改造。

随着成片危陋房改造的完成,2公顷以下零散小片的危陋房还需继续。今后,我区仍要以南市改造为重点,我们要继续下大力量,加快南市招商引资,引凰入巢,以期尽早完成南市这个难点大片的改造,使城市建设面貌得到更大改观。

二、“十五”规划

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和平区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全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的要求,我们结合和平区的实际,对于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更加深入思考和论证。我们认为和平区城市建设和危陋房改造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要在新千年全面上水平,不能按部就班,必须自我加压,才能跟上全面上水平的步伐。从现在起今后五年的时间,我们必须有超常规的思路,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初步设想今后和平区城市建设工作在3个方面要有大的突破。

()进一步改变城区城市景观,改变和平区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全区改造全面上水平。

根据市政府对城市景观改造的思路,和平区将加快对新拓宽的福安大街、荣业大街、南马路等道路两侧的街景改造工作。围绕市总体规划对和平区的设想要求,本着“成片开发,规模经营”的原则展开,并由此带动和平区旧城区的改造。

随着成片危陋房改造的完成,零散小片的危陋房改造还需继续。我区仍将把南市地区的改造作为重点,由于剩余的改造片房屋人口相对密度较大,且受周围环境限制,已无利润可言,开发难度很大。和平区自身底子薄,综合实力有限,独立自主地综合开发南市能力不足,没有实力承担大规模开发。继续搞好以南市地区改造为重点的旧区改造,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下大力量搞好2公顷以下的地块改造,以危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从目前看每年只能拆除510万平方米。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路,超常规举措来干这件事,力争从今年起步,到2005年完成南市地区零星危改片的改造任务,使南市地区成为我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和平区城市建设特别是南市地区规划建设的雏形基本形成,其主要以新世界广场、新文化广场、教育园区、高档写字楼、国际国内商厦、综合娱乐为一体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科技、文化、教育、信息、高科技产业密集区。同时要在南市的建成大型美式商城、建一个综合性社区服务医院,使区域环境更加完善。

主要采取三条措施:

第一条,拓宽渠道,招商引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我市对外开放将出现新的局面。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有效的措施,继续做好对外开放的大文章。敞开和平的大门,打通走向世界的各条道路,加速提高全区城建开发程度,鼓励中外在津及海外各大公司、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个人以直接投资、参股、入股、资金重组等多种形式参加我区房地产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现在已有新世界集团、万隆集团等多家实力雄厚开发商加入我区城市建设的行列。

第二条,拓宽金融渠道,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全区公积金大体约几千万至1个亿,如果利用好这一部分资金可以缓解我区当前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

第三条,探索平房改造新途径、新路子,用居民的钱来改造旧平房,同时也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

()发挥和平区地理优势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区域经济优势,筹备和兴建一批大型公建和特色市场,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滨江道为轴心沿两侧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建设 步伐,兴建一批综合性大型公建。其中有4.5万平方米的新都商厦,5万平方米的伊都锦商厦,1万平方米的庆欣商厦以及华都食府等。吉祥里片、丰余里片正在作前期准备将建成大型商厦,由点成线,形成繁华商业群体。

对和平商厦地块,滨江医院地块,和平电影院地块进行摸底测算,以招商引资的形式成片成规模的进行改造。

二是,以和平路改造升级为契机,对滨江道和平路沿街两侧房屋及有关道路情况进行摸底并采取置换方式,腾笼换鸟等多种形式建设各类特色市场。同时探索滨江道跨越和平路向东延伸形成新的繁华商业区。

三是,加快土地批租地块的运做,如天隆里、紫阳里等地块。

四是,建成一座房地产交易大厦,并筹建老干部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等公益项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一是,建3. 5万伏变电站13处以缓解和平区用电紧张的问题。初步在南京路、营口道等地选址。

二是,拓宽三条路,山西路、新华路和兴安路(从多伦道至赤峰道一段)目前正在论证阶段,摸底测算,同时争取市投资。三条路拓宽后将为和平区商业街疏通交通,起到便利市民通行,达到“畅通工程”的要求。成为三条主要交通干线。

三是, 和平区住宅集中供热率达到96%,控制取消污染小锅炉,使滨江道、和平路、小白楼三个商业地区成为无污染、无燃煤地区。为此,在基础建设上纯化环境,创造条件,提供多功能服务,净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我区投资建设。

三、实施措施

要确保今后发展目标能顺利完成,我们面临着很多困难,预测在一些问题上今后的工作难度将是一个增大的趋势,但是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委城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我们充满信心。

区建委将围绕“深化思路,增强职能,细化管理,优质服务”16字方针,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深化思路,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上水平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要围绕邓小平理论边学习边实践,根据区委七届六次会议突出的“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全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的要求,重点解决思想认识上的三个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加速改革开放重点问题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干。

二是,全面上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前前进中问题的关键。

三是,开拓创新要结合实际真抓实干。

()超前规划,储备一批发展和平,繁荣经济的重点项目工程。

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重点做好劝业场地区、小白楼地区、滨江道地区项目规划储备工作。(1)和平商厦地块、(2)和平影院地块、(3)滨江医院地块、(4)吉祥里地块等。“成片开发,规模经营”不断完善和充实商业中心区地位,真正成为商业群体。

()转变作风,净化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城建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自身建设。随着我区危陋房改造工程的完成,加强和完善我区房地产管理将面临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工作的重点。加强管理首先必须加强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学习,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采取抚优扶强的战略,重点对来我区投资有影响、有实力的投资商和开发商给予特殊的优惠扶持。继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工作思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远景设想

和平区地处市中心,作为天津市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区,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平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加速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其城市服务多功能,使和平区成为万商云集充满活力的集购物、金融、信息、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我区的现状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首先我们要加强旧城区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檐的改造与更新,使旧区貌焕然一新。

其次,建成有特色的三条街。()我们要继续加快小白楼地区的剩余地块的开发建设,将小白楼地区建成精品一条街;()有计划、有步骤的将解放北路建成金融一条街;()将五大道地区建成建筑风貌旅游一条街。

另外,实现全区供热率100%。

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使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为把和平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