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关于和平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20    发布者:区财政局

——20231月3日在和平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和平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和平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和平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务实举措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取得新成效。

(一)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情况。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100%,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29.3亿元,非税收入预计完成4.3亿元。加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2亿元、新增政府一般债0.86亿元、上年结余2.4亿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5.9亿元,扣除上解市级8.76亿元。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预计为56亿元。

    2)支出情况。预计完成54亿元,主要支出预计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0亿元;

公共安全支出5.30亿元;

教育支出15.44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0.23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90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0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4.20亿元;

节能环保支出0.23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4.30亿元;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0.20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0.03亿元;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03亿元;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50亿元;

其他支出3.91亿元;

债务付息和发行费支出0.63亿元。

结转下年使用2亿元,均为项目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转移支付10.7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4.85亿元、上年结余0.86亿元、从其他资金调入0.56亿元,减去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5.9亿元。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财力预计为11.07亿元。

支出预计完成8亿元,主要支出预计如下:

城乡社区支出4.35亿元;

专项债和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3.03亿元;

专项债利息和发行费支出0.62亿元。

结转下年使用3.07亿元,均为项目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转移支付30万元、上年结余280万元,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用财力预计为310万元。支出预计完成310万元,全部为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改革性支出。

4.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市财政核定我区新增政府债务限额5.71亿元。据此,我区新增政府债务5.71亿元,其中政府一般债务0.86亿元,主要用于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提升工程等8个项目;政府专项债务4.85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此外,市财政还转贷我区再融资一般债券4.99亿元,用于置换2022年到期的5亿元一般债,剩余0.01亿元使用区级财力安排支出予以偿还。

截至2022年末,我区政府债务余额共计39.65亿元,包括政府一般债务20.42亿元,政府专项债务19.23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受到冲击。面对减收增支压力,财政部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效能、更加精准、更可持续,着力抓收入促平衡、抓支出保重点、抓改革提质效、抓基层防风险,有力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和民生持续改善。

1.防疫情,惠民生,坚持人民至上。一是全力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年安排资金2亿元,统筹用于隔离点租赁、核酸筛查、封控管控、生活物资保供、检测点建设等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设置50个常态化核酸筛查点,科学、精准、高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织牢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折不扣做好重点人群生活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全国居家养老试点工作,落实创业就业补贴政策,推动我区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改造,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推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改革,共有14个补贴项目实现一卡统发、一网统管,提高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效率。预计全年全区安排民生支出35亿元,切实起到稳就业、兜底线、惠民生作用。三是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支持六十一中学泰安道校区和新华南路小学唐山道校区改造,顺利接收第二耀华中学(原耀华滨海学校),预计全年安排教育支出15亿元以上,其中义务教育支出10亿元;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安排4亿余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百姓居住环境;安排近4000万元用于集中供热延时补贴,确保居民群众温暖过冬;安排近1600万元建设小白楼消防站,助力平安和平建设;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全区各项事业繁荣稳定发展。

2.稳经济,育财源,激发企业活力。一是落实好稳经济和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扎实落实国家稳经济33条和我市35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预计全年区级实际负担各类留抵退税资金2.8亿元,减、免、缓税0.8亿元。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政策,对符合房租减免政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5000余万元。做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工作,开展“海河国际消费季”“惠民暖企 畅享和平”“津乐购”活动,投入资金460万元发放消费券,大力拉动消费、促进增长。二是加大企业和产业引育力度。成立和平区税源建设工作专班,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全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对商务载体企业和沿街商业载体的走访排查,对摸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判,探索建立税源大数据基础台账,大力挖掘重点税源增收潜力,深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开展跟踪服务,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培育涵养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三是多措并举,广开财源。坚持“项目为王”,做深做细项目储备。五大道公园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新增地方政府债额度获批,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闲置资产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梳理盘活闲置和低效使用资产,推动资产使用提质增效。

3.促发展,保安全,强化财政管理。一是深入实施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和资金运行流程,提高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程度。大力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完成全区200余家一、二级预算单位共计589个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和1141个上年项目预算绩效自评工作,实现预算绩效工作在单位和项目上的全覆盖。二是勤俭办一切事业。把“真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思维方式、纪律要求,进一步压减行政运行经费,全区各单位公用经费在原核定标准基础上压减50%,物业补贴按原标准压减30%,“三公”经费预算不高于上年水平。持续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预计2022年财政投资评审审结完成项目87个,申报审核预算4.10亿元,审定为3.70亿元,审减4029.17万元,审减率9.82%。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对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三是防范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各项要求,强化项目源头管控,建立完善政府债务穿透式系统,对2022年专项债券使用单位进行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加大专项债券支出进度跟踪督促力度,落实专项债券资金专户管理要求,严防资金挤占挪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当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财政增收基础不稳,加上落实各项税费退、减、缓政策让利企业,形成一定的政策性减收压力。二是支出刚性不断增强,可用财力有限,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收支“紧平衡”状况更加凸显。三是部门预算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执行中申请追加较多,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意识和措施还不到位,预算绩效的理念仍需强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在这一年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财政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谨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区人大各项决议,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履行好财政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

(一)总体要求

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二)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2023年一般公共收入预算3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1.65亿元,非税收入3.35亿元。加上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23.7亿元、上年结余2亿元、调入资金3亿元,扣除上解市级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55亿元。

一般公共支出预算为55亿元。主要支出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0亿元;

公共安全支出5.40亿元;

教育支出15.45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0.30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0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0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4.60亿元;

节能环保支出0.25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4.70亿元;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0.30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0.03亿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04亿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50亿元;其他支出2.67亿元;债务付息支出0.60亿元;预备费0.56亿元。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3年政府性基金上级转移支付0.1亿元、上年结余

3.07亿元、调入资金0.68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财力3.8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3.85亿元。主要支出是:城乡社区支出0.05亿元;专项债和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3.12亿元;债务付息0.68亿元。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财力30万元,

为上级转移支付。国有

本经营支出预算30万元,主

要是用于国有企业退休

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改

革性支出。三、2023年财政主要工作(一)加大税源引育,强化资源统筹一是扎实稳住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国务院和我市稳

经济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

实落地,做好政策实施对我区

影响的监控和评估,针对收入波情况及时进行

分析研判及时掌握企业

生产经营动态,加强重

点企业走访服务,精准支持市场主体高发展。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坚持“大服务、大招商”,发扬金融保险、现代服务等产业优

势,积极引育平台经济、数字

经济、人力资源等新业态,量身定制

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提高专班效能,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税源建设专班、重大项目专班、城市更新专班协同作用,加强各责任单位协同调度,密切关注各行业支撑指标和重点企业经营情况,锚定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强化运行预警,细化硬化落实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四是强化资源筹,多措并举开增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和谋划。积极争取政府债额度。理清非税收入明细和责任归属,压实执收部门任,确收入颗粒归仓。积极推动山东路等地块土地出让,盘活沉淀资金资产,摸清单位资金资产底数,探索单位资金收支全流程监控,加快资金盘活利用,进一步加大闲置资产出清力度,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一是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居民群众就医用药,努力提高基本卫生公共服务质量。二是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进一步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

级,创新城市治理,塑造清新靓丽、

大气洋气的城市形象。调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文化体育、生态环保、城建城管各项事业,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生活品质,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强化“三保”支出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坚持“三保”优先保障顺序,强化“三保”资金专户管理,加强财政运行预警监测、资金调度和库款保障,确保“保”运行不出问题。加强中长期财政收支形势分析研判,动态测算评估财力变化,确保“三保”兜得住、财政可持续。(三)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一是严把财政支出关口,做好全年预算平衡。坚决落实“真过紧日子”要求,坚持精打细算、从严从紧,把牢预算支出关口,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进步压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集中力保“三保”和债务还本息等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执行监控,提高财务管理规范性。是扎推进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政策,认真测算研判津市革方案对我区财力影响

,积极做好应对工作。按照全市统一

部署,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业务系统全整合,进一规范预算管理和资金运行流程。三是严格债券资金监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提高债券行率项目开工率、资金使用率“三率”,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专项债券资金专户管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避免挪用占用、违规拨付资金。加强债务监测和变动统计,抓实存量债务化解,坚决杜绝违法违规新增举债,牢牢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的新篇章。名  词  解  释  1.全口径预算:指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建立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清

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2.一般公共预算: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3.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包括一般性转移支


和专转移付。4

.

般债券:指地方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债务,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5.调入(调出)资金:指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入(调出)收入

。6.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下级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下级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7.专项转移支付:指

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

途的奖励或补助。8.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

、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

支预算。9.专项债券: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债务,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10.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11.地方政府债券: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

理或地方财政自主发行和偿还的政府债券。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