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提高专利转化运用效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助力和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3〕37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4〕14号)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二、主要内容
专项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优势,以专利产业化为导向,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着力打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建立完备的专利盘活、对接、评估、融资、转化、产业化全链条体系,着力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更好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3255”现代都市型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家底”基本摸清,专利转化全链条体系基本形成,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专利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全区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稳步上升,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不断提升。
(一)盘活现有存量,推动专利入库。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实施专利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存量专利运用现状调查摸底。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2025年底前实现我区具有专利的高校和重点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筛选全覆盖。指导我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依托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进行线上登记入库。
(二)畅通供需渠道,实施转化推广。依托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织开展专利技术、科研成果路演,积极参与“校企紧握手”“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与设计大赛”等活动,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按照产业细分领域,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向企业精准匹配推送专利技术成果信息,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针对高校和科研机构高价值存量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加快实现转化。
(三)落实评估机制,提升专利质量。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用,深化专利开放许可工作,搭建开放许可信息发布平台,做好许可使用费定价指导、许可后产业化配套服务以及技术合同登记认定等相关工作。推动高校和重点科研机构探索建立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提升专利质量。积极引进高端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推广实施《专利评估指南》国家标准,推动评估机构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场景选用评估指标体系。
(四)强化金融支持,探索资本投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探索知识产权打包质押模式。加强知识产权融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通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专利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力度。探索推广涉及专利许可、转化等保险新产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开展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
(五)健全运营体系,建立监测机制。支持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完善平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金融、专利导航、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等服务功能。及时向企业推送专利挂牌交易和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因地制宜开展线上专利匹配对接活动,精准匹配企业专利技术需求。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相关基础数据统计机制,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等各类数据集成和监测机制。
(六)完善服务链条,提升转化效能。引导我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开展专利转化运用精准对接。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利产业化运营活动。推动创新主体加强职务发明规范化管理,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主体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加快专利成果转化。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普通许可、开放许可等多种方式实施专利转化,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方式计算许可费,探索推进先试用后付费模式。
(七)培育核心技术,加速产业化进程。落实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智能科技、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布局和培育能够弥补产业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组织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开展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为专利产业化提供金融支撑。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利试点企业。
(八)推进产品培育,赋能创新发展。依托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平台,以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到2025年底前实现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全覆盖。推广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国际标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和创新水平。增强“使用知识产权要付费、侵犯知识产权要赔偿”的诚信守法经营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专利转化运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九)强化海外维权,畅通国际循环。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天津贸促会分中心和平区工作站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更好助力我区企业“走出去”。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推进知识产权“同保护”建设,为外资企业“引进来”奠定坚实基础,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形成更多专利技术产品。
(十)发挥科技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专项活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探索推动以“科技成果+认股权”方式入股企业。依据获得科技奖和专利奖清单,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作为招商引资新优势,推动专利技术优势转化为招商环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