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部署,我分局紧紧围绕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目标,围绕“执法更严格、执法更精细、执法更有温度”,将“四个第一”融入分局法治公安建设,通过执法监督管理和执法支撑保障双轨并行,努力做到执法风险隐患“全清零”,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现将全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开展“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端正执法理念大讨论、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以提高民警法律素质、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和执法服务能力为目标,全力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民警政治轮训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专题学习、研讨,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准确把握“十一个坚持”的科学内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分局党委先后召开3次党委会、党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制定《中共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明确了8项重点任务,细化了14条具体措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4期共1600余人次参加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政治轮训班,处级以上领导撰写理论文章29篇,民辅警撰写心得体会721篇,在分局网站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刊发转发理论文章、简报、信息60余篇,组织开展“晒出我的学习成果”知识答题竞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铸魂、担当奋进”主题征文、“立足新时代、践行新使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微党课等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和法治公安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思路举措,不断提升全体民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针对市局制定的《执法公开目录》在政府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并在办案单位和窗口单位设置警务信息公开栏主动向社会公开。通过“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对特定执法对象进行执法公开,全天候提供网上进度查询服务。
(二)严格落实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依托市局网上执法办案平台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杜绝案件“体外循环”,做好跟踪监督。持续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执法瑕疵和漏洞。
(三)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科学调整法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设置,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压实主体责任。修改完善分局《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议案规定》,明确集体议案成员和议事规程,进一步捋顺工作职责任务和流程;成立分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分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落实执法监督管理责任,提升执法质量。
三、加强执法培训工作
通过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夯实执法基础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分局中心工作,全力强化执法思想建设、执法能力建设、执法监督建设等十方面具体任务。通过系统规划、靶向施策,为和平法治公安建设起到定向引领作用。坚持一手抓基层执法制度建设、一手抓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做到同发力、同促进、同提高,充分调动民警多办案、办好案的能动性。
(一)强化执法制度供给。围绕困扰基层执法的难点堵点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遗失类警情处置等问题,先后制定下发多项执法指引和工作规范;联合区检、交管和平支队制定《危险驾驶案件证据及移诉标准》,指导基层统一证据标准。通过及时出台常见疑难复杂案件执法指引,细化执法标准、统一执法尺度,为基层一线民警提供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办案依据。
(二)强化靶向执法培训。聚焦执法实战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精选《行政处罚法》贯彻、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规范办理治安调解案件、常见类型案件办理等专题,通过案管小组工作例会、分局“每周一课”“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系列讲座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15余次,着力提升民警法治素质和规范执法能力,切实筑牢执法根基。
(三)强化业务实战练兵。深入推进负责人出庭应诉、民警参加庭审旁听制度。通过从法院审理角度,深入了解执法办案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针对性加以防范,有效提升办案领导、办案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诉讼意识。
四、强化执法监督检查
(一)推进全局未结未破案件清理评查。制定分局《未结未破案件常态化清理评查工作方案》,各执法办案单位对未结未破案件每日登记、每周分析、每月上报,确保常态化清理评查工作取得实效,有效杜绝执法不作为问题。
(二)开展每日110警情核查、每月执法全流程记录执法检查和案卷完整性日常执法巡查,及时发现执法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
(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治安调解案件专项评查,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治安调解案件源头管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每一起治安调解案件决定前,均要经过本单位案管小组集体研究形成工作记录,杜绝超范围调解、降格处理等问题发生;制定分局常态化未结未破案件清理评查方案,在坚持未结未破案件“日登记、周分析、月上报”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未结未破案件清理评查模式,实现执法瑕疵数量每季度递减,案件质量显著提升。
(四)完善执法监督工作流程。落实执法通报制度。每月对执法检查、案件审核等工作中发现的执法问题进行汇总,并提交分局局长办公会,对存在执法问题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落实执法问题督办制度,督促办案单位落实整改。
五、加强执法廉政建设
(一)落实公安部《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制定分局《关于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组织全局各单位深入开展自查整改,坚决杜绝违反“七项规定”的问题发生。
(二)组织开展法制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定《法制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围绕“执法监督检查”“案件审核”两个立项风险点,从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制度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查找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有效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六、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一)推动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工作情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重点查处,切实提高我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组织开展治理违反《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行为百日行动,在深入开展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巡逻防控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反《条例》的不文明行为,确保《条例》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2022年,按照和平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督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牵头卫生健康、消防救援、市场监管、人社、税务等联席成员单位采取联合实地核查、书面审查、网络监测及检验检测等方式,对我区“宾馆酒店”“保安从业单位”进行抽查检查,进一步确保和平区社会治安稳定。按照抽查领域分类抽查比例大于3%的要求,抽查和平区宾馆酒店4家、保安从业单位、培训单位1家(北京威远)。
(三)网络监管工作情况。2022年,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第33号令)中相关条例之规定,加强对辖区内联网单位的日常监管,督促落实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同时落实公安网安备案工作。结合市局下发的漏洞隐患通报,对辖区内联网单位开展网络安全检查,组织技术人员对系统漏洞进行复核检查,确保问题整改清零。
(四)治安管理工作情况。一是加强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分局各派出所落实督导社区检查64个、督导检查九小单位3664家、开展消防宣传1129次、责令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57件。二是做好户政审批服务工作。2022年共计办理各类户口事项12831项次、办理身份证事项29728项次、办理港澳台居住证30张、“海河英才”打印准迁证1071张。三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危险化学品、寄递网点、九小单位消防等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检查小组3129次、出动警力6326余人次、督导检查单位22654家次,累计发现隐患1034处、立即整改1019处、限期整改15处、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消防宣传22867次。四是强化涉外领域动态管控工作。深入开展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清理检查15次、处罚22人次,持续开展打击出入境类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有效做好涉外领域动态管控。
七、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分局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继续坚持以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和执法责任体系改革为抓手,重点做好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制度精细化、执法监督系统化和执法服务实战化,努力营造分局执法规范化新生态。
(一)强化执法培训,打造专业化执法队伍。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民警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治安治理和调处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二是结合执法监督管理中发现的代表性问题,对全局执法问题典型案件进行评析,不断打牢全警执法为民理念。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开发网上考试系统,强化日常执法培训,有效提升民警执法能力素质。
(二)规范执法行为,建设精细化执法制度。紧密结合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重要执法制度、执法指导意见和执法操作规范,进一步压实执法责任,通过制定更精细化的执法制度和工作指引,为办案民警办理常见热点、难点案件提供法律支撑,为执法办案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三)堵塞执法隐患,做强系统化执法监督。从警情受理立案、网上业务办理、执法过程全记录等方面入手,加大警情核查、预警督办、审核把关、案后监督、未结未破案件常态化治理以及涉案财物管理、法制警种监督、案件评查、案管小组履职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力度,精细化构建执法全要素、全流程管道式闭环监督管理,做到执法问题早发现、执法漏洞早堵塞。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