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区教育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14    发布者:和平区人民政府



2024年,和平区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平区关于落实〈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学习、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大会上开展法治讲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定期主持召开党委会,审议区教育局法治政府建设相关事项,统筹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主持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强化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亲自部署、亲自督办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在年度总结述职报告中融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等情况。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党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10次。面向教育系统,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开展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讲座,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集体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九部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纳入党支部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尊法守法,树立法治素养。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加强和平区教育系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天津市和平区中学中层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立足和平教育实际,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大力推进各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年轻化,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完善常态培育、日常发现、动态管理、优进绌退、适时使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和平区教育局承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办法》,明确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程序,通过审管联动做好审批与监督的衔接。通过政务一网通平台,对机构设立、变更、延期等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处理备案,高效完成各类变更备案建档工作,确保台账实时更新、数据准确、有据可查。

二是健全教育监管机制。综合采用部门联合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推动以监管抓落实。定期召集相关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依法履行“双随机、一公开”全流程的要求,严格执法标准,在区教育局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扩大联合执法覆盖面,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均纳入联合执法范围。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探索规范监管、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新模式,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提高监管精准化水平。提升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精准化水平,确定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执法检查重点领域、内容、方式和频次。持续做好防范与处置个人极端案件工作。开展反恐防范专项整治暨校园防冲撞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开展2024年度电气、消防设施安全检测。联合公安开展危险化学品储存室隐患排查工作。开学初,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属地街道、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所辖全部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使用校外配餐服务的学校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监督检查,确保校园食品安全良好有序。开展寒、暑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治理。开展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防范治理,结合无证校外培训常态化排查和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对学科类隐形变异进行排查整治。

(三)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按要求及时做好执法信息公示,完成行政执法报告的撰写、报送、公开,执法文字、图片等记录的存档等工作。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执法手段,推行文明、规范执法,以天津市执法监督平台为依托,进行行政执法情况统计反馈,实现了对执法全过程的留痕和可回溯管理。2024年,共作出行政处罚11件。

二是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强化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监督,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024年,共进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1件。

三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坚持柔性执法,在行政过程中释法说理。利用新成立民办学校备案契机,对新设立民办教育主体主要负责人以一对一形式开展专项培训。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并向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

(四)加强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严格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防止和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提示和执法监督,确保双人执法。严肃执法流程,防止出现不当执法行为,做到依法依规、有理有据,确保执法公正、公平、公开。本年度无投诉举报、情况通报及行政执法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情况。规范管理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组织2024年新增行政人员培训考试,本年度共3名干部取得行政执法证,共3名干部注销行政执法证。

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持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公开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基本信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年共办理信息公开5件。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党内监督的主导地位,强化党内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监督,承办建议提案34件,牵头办理30件,实现牵头办理件与代表委员沟通率、承办件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参与“公仆走进直播间”活动,围绕教育民生问题,与家长交流,加强政民互动。

(五)提供教育法治保障

一是做好精准普法。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组织学校结合开学“第一课”、中小学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安全法规普法宣传“进校园”工作。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深入开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反恐怖防范、防范有组织犯罪侵害校园等各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提升学校依法治校能力,提高师生依法防范能力。做好执法事项普法工作,组织召开和平区教育培训机构法律知识、消防安全工作培训会,区教育局主管的校外培训机构和成人机构100余家单位负责人员参会。专家围绕“企业用工风险防范”作了专题辅导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机构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促进机构优质发展,本次培训会信息被教育部采纳,编入“双减”改革每日快报。2024年,区教育局获和平区2024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优秀等次。

二是加强诚信教育。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组织全体公务员学习《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参加天津干部在线学习网络专题班,打造守信守法、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严格落实市人社局“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人员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提示”要求,在招聘教师公告中明确相关失信人员依法不得报考应聘岗位。制定提高考试诚信建设的相关举措,不断加强考生诚信教育,营造诚信考试氛围,注重监考和考务人员管理,强化内部控制,主动接受监督,努力提高考试科学化管理水平,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开展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优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全力保障考试安全。

三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强化重要时间节点和各级各类招生入学考试前后的分析研判,聚焦“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校园食品安全”等关键点,扎实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开展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落实阵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审批管理,筑牢校园阵地防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执法队伍建设需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不足,日常行政工作与行政执法工作糅合。亟需提升专业化水平,规范行政执法,有效提升履职水平。

二是普法教育形式仍需改进。普法形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普法内容单一,侧重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和宣传。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法治自信。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二是充实执法队伍力量强化法治部门队伍建设,实施对执法人员的专项培训,重点培训教育法律知识、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是持续推动法治教育。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增效加强法治课程教研,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抓好人才队伍保障。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