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市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平区关于落实<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现将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加强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贯彻落实街道针对行政执法方面的改革原则和要求,南市街道充分立足实际,以“理顺职责、创新机制、文明执法、服务管理”为目标,外塑执法队伍形象,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时,统一制服,佩戴统一标志标识,使用统一格式的城管执法文书,并主动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内强执法队伍工作能力,严格落实天津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执法程序,结合文书使用情况,配合区司法局完成新版文书及执法程序的意见反馈工作。高效应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加强相关执法部门间的沟通合作,难点问题联合执法,逐一击破,为执法工作打牢坚实队伍基础。
2、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南市街道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执法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天津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执法程序,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营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环境。
行政执法过程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之内上报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自案件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到最后送达执行,整个执法案件实现全程记录,归档保存,全程留痕迹;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所有一般程序案卷全部进行法制审核,并按要求全面严格落实告知制度,依法保障相对人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等权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今年,我街综合执法大队拆除违章建设6处,470平方米;简易程序处罚81起,罚款3.31万元;一般程序处罚22起,罚款8.54万元。
3、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南市街道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由“管理者”变身为“服务者”,积极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提示提醒、警示告诫、约谈执法等柔性手段开展执法工作,以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实施城市管理,营造和谐、包容、文明的执法环境。严格落实全市《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对一般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劝导免罚。定期组织学习经典案例,全面落实加强以案释法,加强对全市行政执法典型案件的学习,及时总结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及时查找执法问题和短板,实现正向引导和防微杜渐。为解决部分新开业商户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南市街道制作了《商户装修温馨提示告知书》,让商户进一步明晰相关手续、流程及注意事项,有效避免了商户因政策不明、手续不全等原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年共发放《温馨提示告知书》120余份,接受咨询70余次,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沟通解决。
(二)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应急法治服务保障能力
1、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系
目前,南市街道组建了一支由机关干部、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保洁队组成的50人骨干应急队伍;9个社区分别组建了由社工、辖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10人社区应急队伍、10人志愿者队伍。这些应急队伍通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积极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强化健全协调机制,夯实“防”的底线,增强灾害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做大宣传基础的氛围、做强教育普及的内质,搭实“减”的架构,提升整体震害防御基础水平。调修预案、强化演练、密观“实时预警”,健全“救”的根基,做实做细灾害前应急准备。
避难场所建设更加完善。今年将第二南开学校提升改造为设施完备的固定避难场所,设计避难宿住区、应急医疗卫生区、应急物资储备区、应急管理区、应急保障提车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完善应急供水、供电、排污等九大设施保障,固定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后,可容纳3000人。
(三)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
1、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和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四前四早”工作法,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焦矛盾纠纷类型多样化、内容复杂化等实际情况,运用以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平台,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中心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重点矛盾纠纷开展多元调处化解。2023年,街道矛调中心网络平台办理线上矛调案件35件,街道、社区两级矛调中心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5件,成功调处65件,调处率100%。
2、提升行政应诉水平
南市街道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依法履行出庭职责,主动接受法治教育,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能力,做到“出庭出声出效果”,安抚行政相对人对立情绪,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全年行政诉讼案件3起,开庭1起,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审结案件全部胜诉。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政府整体监督效能
加强事前防范,使行政权力于法有据、依法行使、受法制约,真正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行政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加强事中制约,明确行政执法规范用语,落实文明执法、执法为民宗旨要求。利用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对行政执法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控。加强事后监督,每年对所办行政处罚案件开展自查,积极参加区司法局组织的案卷互评互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案件质量。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按规定回复投诉举报人,强化社会公众对执法工作的监督。
(五)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任务亲自督办,协调推动各科室合力开展工作,将履职情况列入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作为述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一规划两纲要”法治建设相关任务,按照《和平区关于落实<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5年)的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明确街道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责任科室及工作举措,为推进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具体指引。
(六)凝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合力,全方位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系统性地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位,增强法治队伍开展教育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执法人员的法治能力和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执法能力,确保法治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同时,街道执法大队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将业务学习与执法工作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全体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是街道党员干部法治意识还需提升,法治学习停留在表面。目前我街在学习法律知识和营造依法行政氛围上措施比较单一,只停留在单纯的学习文件和法律条文的层面,部分干部仍在运用老办法老思维开展工作,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二是基层执法人员法治能力素养和执法水平还需提升。部分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历史遗留等问题的处置能力有所欠缺。
三是依法行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对于一些新增及联合执法事项,街道综合执法部门缺少工作经验,在执法流程、执法标准的把握上有所欠缺,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专业指导和法治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抓住“关键少数”,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是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做好整体规划,明确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将法治建设与党建、经济等各项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抓好落实。
三是切实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水平。结合天津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及区司法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的专题执法培训,确保每年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不少于60学时。继续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履行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推行柔性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