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969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刘树增委员提出的关于有效破解停车难问题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为切实破解和平区“地少车多”矛盾突出、居民停车难题凸显、新建停车场资源供给有限的民生痛点,我们紧扣“以最小资源投入实现最大民生效益”核心目标,以“调研摸排+资源整合+精准施策”为实施路径,以“边角空地激活+‘非转经’资源转化+重点项目推进”为实践载体,通过“深入社区听需求、分类挖潜扩供给、闭环推进保落地”等务实举措,全力推动盘活停车资源破解民生难题,以系统性行动攻坚民生痛点,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一、和平区交通形势现状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区域,行政区划面积小,党政机关、大型商圈、热门景点聚集,教育资源集中,交通动静态流量大。动态交通方面,无法拆改迁移的历史文化、名人旧居等风貌建筑众多,导致交通硬件设施提升受限,交通道路改造已基本到达上限。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呈几何倍数激增,出行压力加剧,拥堵情况时有发生。静态停车方面,和平区城市道路功能多样,全天候机动车泊位需求量巨大,和平区大部分道路不足以支撑如此流量。综上所述,目前和平区交通形势加强全面管理是必然趋势。
二、工作举措
(一)强化重点区域治理
和平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研判,针对商场、菜市场、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难点、乱点区域,科学部署岗位,将固定岗位、视频巡查、巡查车巡控、机动警力巡检有机结合,加大辖区路面管控巡查频次,快速有效处置路面问题,全面实现扁平化、实战化指挥调度,减少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情况发生。加强对春节、五一、跨年夜等节假日或群众自发聚集活动特殊时间节点交通流量预判,针对群众交通需求,平衡好动静态交通秩序,进一步创建安全、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持续优化道路通行环境,提高群众出行的安全感、满意度。
(二)强化多措并举挖潜
一是统筹全局,盘活闲置空间。我区城管部门针对居民停车需求分散、闲置资源信息碎片化的问题,下沉社区走访调研,精准收集停车诉求,同时徒步巡查繁华商圈与居民密集社区,重点排查闲置空间,将南市地区2处边角空地改造为机动车停车场,新增73个停车泊位。
二是整合资源,推动共享车位。我区城管部门深入挖掘非经营性写字楼停车场的“非转经”,针对写字楼管理方普遍存在的担心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后增加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对经营资质办理、收费标准制定等流程不熟悉等顾虑,我们打破僵局,主动走访相关楼宇,与企业代表开展“一对一”谈话,逐一回应诉求,经反复沟通协商,最终推动3处写字楼停车场,共计1050个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
我们依托“需求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推动停车供给与民生需求精准匹配,确保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不新增大量建设用地的前提下,2025年累计建成并投用5个机动车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123个,直接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三)强化规范停车秩序
为缓解重点地区及居民小区的停车需求,我区交管部门设置限时停车区域6处,目前区域配套设施均已建设完毕并已经投用,其中设有周末全天停车区域1处。限时停车区域累计全长约3公里,折合泊位192个,服务12个周边小区,弥补了一些老旧小区停车位不足的缺口。
下一步,我区还将召集共享单车企业开展景区周边区域共享单车行停规范化机制提升研讨,把握好群众出行便利与城市环境秩序之间的平衡,渐进有序制定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范围。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