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答复

张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区卫生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基层社区卫生人员专业能力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和平区卫健委坚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群众就近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二、主要做法

1.建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横向整合区域内资源,补齐队伍短板。根据全区卫生资源分布现状、医疗技术特点与临床实际需求,整合区属医疗资源,提出“大基层”概念,将区口腔医院并入区中医医院,建设区级口腔医学中心,全面提升区中医院作为区属龙头医院实力,同时继续深化“一中心一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康复医学科,劝业场街社区卫生服中心开设心血管内科,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呼吸内科,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中心开设内分泌科,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中心开设认知障碍科),形成区属优质医疗资源的横向整合。


二是纵向盘活医联体资源,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合作的内容和覆盖面,扩大优质资源在和平区的聚集效应,通过与医大总医院、南开医院、中医二附院等三级甲等医院专家团队工作室建设、专科共建、联合病房、筛查-确诊-转诊机制等方式,精准细化与我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合作,大力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与人才团队建设。聚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城市医疗纵向整合服务体系。

三是交叉织密社区站网格,筑牢基层网底。充分发挥社区公共委员会职能,把中心的专业技术力量下沉到居委会,下沉到网格,鼓励通过打造“家庭医生+上级医师+社工/网格员”的“3+1+n”团队,扩大家庭医生服务灵活、便民优势,突出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及时动态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贴合居民健康需求,将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真正0距离提供健康管理,织密基层健康网底。

2.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结合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内科、外科、儿科等临床科室设置,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提档升级。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实训等模式有针对性地弥补基层医务人员门急诊、急救的应急处置能力缺口。

二是加大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实施有效的学历和培训计划,设立区级科研项目,培养更多高素质、多学科结合适用于基层的医护人员。2024年委托区管服中心组织开展各类专技能力培训,涵盖临床诊疗规范、诊疗技术等方面,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共计培训2000余人次。

三是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多样性、实用性,积极与天津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市医师学会合作,结合临床实际满足不同卫技人员的培训需求,提高医务人员实操技能。

3.建设和平区卫生系统医学培训中心

推动医学培训中心建设,解决我区医护人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培训效果难以保障的问题,本年度区卫健委已积极开展了系列筹备工作。一是明确管服中心作为“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二是与市属医院和高校进行了初步沟通,探讨师资共享、统筹开班等事宜。三是对场地资源进行了梳理,拟定管服中心六楼作为“培训中心”实训场所,并于4月份挂牌。

三、下一步工作

1.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完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统筹各领域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充实评审专家库资源。

2.完善和平区卫健委基层培训中心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完善区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二级医院须申报国家级/省市级继教项目,鼓励基层一级医疗机构申报继教项目。

3.培育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中医康复、治未病、妇产科、针灸推拿、中医疮疡等传统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引进培养儿科、呼吸、盆底康复、耳鼻喉、放化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等新兴学科,形成多机构联合和跨学科合作的协同发展机制。积极鼓励各单位在慢病管理、肿瘤筛查等领域的科技项目申报。强化专科建设管理体系,巩固医教研协同融合,打造和平区医教研综合中心,助力学科和成果转化。落实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为“医研企”协同发展搭建桥梁。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