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67号提案的答复
王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 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正视现状,养老困局待解
从和平区目前情况来看,现有户籍人口48.17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4.5万人,占比达30.1%;65岁以上老年人11.18万人,占比达23.2%;80岁以上老年人2.35万人,占户籍人口4.9%,可以看出我区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尽管我区已出台《和平区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积极打造“津芯养老”品牌,但当前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日间照料为辅的养老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主要依赖政府财政,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不高,养老项目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场地资源上,受区域土地资源限制,难以建设大型综合养老机构,虽已实施“135”设施布局,但与老年人对便捷养老服务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服务队伍也较为单一,主要来源于养老、医疗、家政机构,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服务供给明显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养老服务效能的提升,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
二、政策先行,构建长效机制
探索借鉴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和平区实际情况,我们将尽快出台“时间银行”养老服务专项政策。明确服务流程、时间存储与兑换规则、志愿者权益保障等内容,构建起完整的志愿服务激励闭环。利用社会治理垂直大模型、区块链等技术,搭建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帮助志愿者在线完成账户注册、服务预约、时间记录与转移等操作,服务过程全程留痕、可追溯。
三、宣传助力,壮大志愿队伍
线上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内容,介绍“时间银行”的理念、运作模式和参与方式,提升社会知晓度。
联合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成立“时间银行”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养老志愿服务。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如公益组织举办活动、行业协会提供专业指导,吸引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中来。
与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开发专门的养老服务培训课程,涵盖护理技能、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内容,为志愿者提供定期的进阶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
四、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内涵
推动“时间银行”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深度融合,将“时间银行”的服务项目纳入“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营中。利用社区现有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活动,提高场地利用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探索与区卫建部门开展合作,加强“时间银行”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机制,组织医护人员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康复护理、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融入到“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五、持续评估,优化服务质量
建立“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服务项目、志愿者表现、老年人满意度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服务方式,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积极邀请志愿者代表等组成监督委员会,对“时间银行”的运行进行监督,定期对平台数据、服务记录进行审查,确保“时间银行”的运行公开、透明、公正。
再次感谢您对和平区养老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的提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我们将积极推进“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的落地实施,努力提升和平区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