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89号提案的答复
王润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旅游品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和平区近年来通过多维度创新和资源整合,显著提升了旅游品质并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一、以节庆活动激活流量,打造城市文旅IP
和平区梳理挖掘四个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为根脉,以活动为载体,深耕“津遇和平”品牌,多维度提升我区“都市型、年轻态、人文韵”人文形象美誉度和影响力。“津遇和平”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品牌。把占全区42%的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用好用精,深挖凝聚在洋楼里的红色爱国、实业兴国、医学报国、教育救国等民族精神谱系,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树品牌的思路,加强与全国文旅头部企业合作,不断深耕细作“津遇和平”文商旅活动品牌IP,形成了海棠花节、星空咖啡、东方韵等“洋楼+海棠”“洋楼+华服”“洋楼+咖啡”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特别是2024年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的成功举办,使到大理道“看洋楼、赏海棠”成为春季热度最高的文旅活动。
二、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和平区近年来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通过智慧场景搭建、数字营销推广、线上消费创新等举措,打造“数字+文旅+消费”新模式,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并释放消费潜力。一是数字赋能文旅场景,构建智慧体验空间,推动红色文旅数字化,开发“使命之源”VR导览系统,将中共北方局旧址、张园等22处红色场馆数字化,游客可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虚拟展厅,360°全景浏览历史场景,年服务游客超50万人次。二是实现数字营销与流量的有效转化,激活消费新动能。联合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津遇和平”系列直播,涵盖非遗表演(如泥人张直播带货)、夜游五大道等内容,2023年邀请文旅博主、本地市民创作短视频,打造“和平十二时辰”等话题,播放量超2亿次,推动安里甘艺术中心等网红打卡地客流增长。2024年“海棠花节”直播观看量突破300万人次,带动线上预订增长70%。
三、红色文旅创新,沉浸式体验赋能历史传承
发挥“人文故事底蕴+城区风貌颜值”优势,推进文旅场景与消费市场深度融合,形成和平旅游特色标识。坚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升非遗馆展陈内容,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京津冀展览展示活动6次,举办“锦衣玉带绣津城”中国传统服饰绣联展,重焕非遗资源生机活力。坚持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开展党史巡展、单位共建、“革命文物进校园”、行走的红色思政课等活动,推动润园、吉鸿昌旧居开馆,引导张园、张学良故居等推出沉浸式党课,彰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四、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与治理水平
聚焦重点领域,排查整治隐患,推动文旅市场实现 “安全、秩序、质量、效益” 的良性循环。和平区紧盯重大文旅活动及节假日安全,对公共文化场馆、公共娱乐场所、A级旅游景区等250余处重点场所,进行多轮全覆盖检查,2024年开展联合安全检查与监督执法2000余次,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净化市场,规范秩序,常态化开展“强监管 提质效 促发展”专项行动,开展黑三轮整治工作。“津遇和平——海棠花”活动期间,成立文旅活动指挥部,统筹公安、交管等4000余名人员保障大型活动安全;推出“厕所开放共享计划”“十大暖心服务”,优化购票、交通等环节,提升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