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82号提案的答复
李军、赵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和平区为试点,建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培训中心”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和平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居民健康需求,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整合资源、全面统筹、稳步推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
一、强化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健促工作与全区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发展,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辖区二级及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等优势资源,成立区域健康科普专家库,制定《和平区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的智囊作用,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有效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精心打造健康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健康传播培训基地,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技能;在中医院建设“和中书院”,邀请行业大咖讲授中医知识,培育区域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健康科普能力;依托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康传播阵地,开设“医师话健康”视频专栏,由医师讲授擅长领域的健康技能,直观地向居民讲授健康理念,提升健康技能。
二、聚焦健康热点,普及健康知识
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卫生与健康》栏目,以健康素养66条、重点公共卫生问题、辖区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专家问答等科普活动,在《天津日报》今日和平版定期刊登健康专栏信息,每年至少刊发30篇健康科普文章。充分发挥固定阵地健康宣传作用,突出教育活动的持续性,目前我区规范建设健康教育宣传栏300余处,做到了各类场所全覆盖,固定宣传阵地布局更加合理,群众获取健康知识更加便捷。同时,我们还针对中青年人群对新媒体的高度粘合,充分挖掘新媒体潜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有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的健康科普知识,每年发送公众号及视频号信息超300篇,阅读量累计达10万余人次。
三、着力提升质量,共建健康环境
紧紧围绕健康天津行动目标开展各项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与慢性病筛查项目、防治体系建设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机结合,结合重大节日和卫生日组织开展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全年开展10场宣传日活动(世界结核病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爱国卫生月、全国爱耳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受益群众万余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宣传品万余份。积极组织开展“三减三健”、控烟等健康生活方式主题线上、线下宣传活动38次,覆盖人数12017人;举办市级全民营养周线下启动仪式,并开展线下宣传活动4场,开展“校园控糖挑战赛”场景游戏线上答题活动,参与人次数8317人;举办和平区第五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演讲及科普展演大赛。开展2024年“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和平区分会场启动仪式暨健康中国行活动职工广播体操比赛,持续深入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四、培育健康细胞,延伸健康触角
按照“分级培育、分类建设、分步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场所自身资源,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健康细胞培育暨健康场所建设工作,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营造健康氛围,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和平区共创建健康医院17家、健康社区54家、健康家庭930家、健康企业8家、健康学校24家,为健康城市建设筑牢基底。
此外,和平区健康促进工作还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系列健康宣教活动,一是依托“海棠花节”品牌,植入健康元素,开展“健康花常开”系列义诊活动,深化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二是深挖“和平印记”。以“中医药养生市集”品牌创建为契机,开展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组织行业专家访谈、科普讲座、义诊宣传、中医药手办文创、养生药膳等10余项中医药特色活动。三是融入基本诊疗,打通健康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从健康教育、高危干预、慢病管理等多方面,面向全人群开展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促进行动。大力推动家医团队开展健康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家医团队社区网格群覆盖居民达到40%以上。充分结合季节时令以及各社区特色专科优势,定期推送健康科普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定期推出“白话中医经典”“中医案例分析”等系列宣教视频,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