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210号提案的回复
张威、朱一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涉及文物建筑的各类项目实行多部门并联审批的建议”提案,我办高度重视,会同区文旅局、区住建委、区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设“文物修缮”绿色通道。区政务服务办服务大厅整合规划、住建、消防部门,设置窗口、专人办理;应急、规划部门及时对接市级部门完成相关审批;开展文物修缮和牌匾灯箱审批事项联办,切实推进各审批事项的“集中办”“一次办”,解决办事企业“多头跑”“多次办”的问题。
2.提供帮办领办“保姆式”服务,设立企业服务专区。自2007年以来,和平区以政府采购引进专业化第三方帮办队伍的方式持续推行免费全程帮办领办,在区级政务大厅特别开设“企业办事专区”,工作人员准确了解企业诉求,一对一个性化帮代办,为每个事项提供周到化服务,对每份材料进行规范化整理,为每个办事人提供精准化服务,确保申请材料准确无误,大大节省办事群众的时间和精力,让企业和群众在办理过程中全程无忧。
3.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在完成全市统一动作的基础上,开设“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窗,首创“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公共场所设置牌匾”等10余项高频“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同时,计划将“文物修缮”审批工作纳入专窗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一次性提交材料,专人对接涉及批复相关单位,完成帮代办流程,一次性取得全部批复。
4.大力提升帮办领办服务水平。聚焦提供全流程优质服务,全力推进“帮办领办代办”服务提档升级,从细微处着手,突出和平区“保姆式”帮办业务特色,细化最小颗粒度,条目化填写规范,同时示范典型易错样例,组织制定了《天津市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实施规范(2023年版)》,强化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办事企业和群众。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对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全面准确及时告知办事人在办理事项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及相关要求,全程提供指导服务,节省办事群众的时间和精力。
5.纵深推进“一类事一次办”。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等难题,和平区将需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或不同窗口办理的“一揽子事”,通过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实现审批服务从窗口“走出去”办理,带给企业和群众更高效便捷的办事服务。
二、今后改进措施
1.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依托“津心办”推动和平区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提升“掌上办”办事体验。依托天津网上办事大厅“政务地图”功能,提供全渠道指引服务,提升天津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体验。依托政务服务智能中枢平台,推进线上线下申请材料结构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查规则指标化、数据比对自动化,有效减少信息重复填报,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智能预填。
2.着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优化已落地“一件事”场景服务效能,进一步扩大和平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拓展服务领域,2025年再增加“一件事一次办”场景。扩展综合窗口服务功能,建立“一件事”线下服务专区,在“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对市区两级“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积极开展主动服务和政策宣传,主动介绍申报方式及政策优势,加强申报提前辅导,为更多的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3.全面推动政务服务质效跃升。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组织围绕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操作规范等内容开展培训,进一步优化提升帮办领办代办服务。在抓好常态化培训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调研工作,梳理在服务企业群众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帮办领办代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让群众在办事中感受到和平温度,提升服务型政府形象。
4.深挖细掘数字应用场景建设,促进和平区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基于和平区“智慧+”品牌工程,以文旅、金融、商贸等特色资源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存量应用场景,探索场景融合升级,挖掘更多增量空间。及时梳理汇总数字经济、数据运营相关政策制度及法规标准,做好数字经济政策及典型案例推广宣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
感谢您对和平区盘活文物资产,推进文物修缮审批机制工作的关注,我们将持续改进工作,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和平区发展,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