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36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冯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新发现五大道的价值,打造津派文旅品牌的提案,经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是我国北方近代最早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保存下来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风貌建筑,储存了一大段城市记忆和文化乡愁。这些建筑凝聚了20世纪初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蕴藏了多种风格建筑文化气质,反映了南北交融、中西荟萃的多元文化,彰显了独一无二的城市魅力。其中,位于五大道的历史风貌建筑为443幢,41.51万平方米。

和平区及各相关部门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要求,重新发现五大道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文底蕴,助力打造津派文旅品牌。

一、深挖历史底蕴,讲好五大道故事

在活动策划方面,以津遇和平品牌活动为依托,在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期间,制作了一系列聚焦五大道历史文化的短视频,生动展现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设背景、独特建筑风格和人文故事,这些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收获了极高点击量,让更多人了解到五大道的魅力。在宣传推广方面,借助多种渠道和平台,扩大五大道影响力。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面向全国收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在全国1000余个备选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经市规划资源局推荐,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第一批清单,并作为首批典型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学习。《中国建设报》刊登了和平区领导署名文章《用心做好三篇文章 让津派文化更具生命力》,其中以原蔡氏家祠为例阐述活化利用成果,以五大道海棠花节为例展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和平区积极利用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发布关于五大道的宣传作品,如在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期间发布《天津人是懂浪漫的,夜赏海棠花更娇》等近百条作品,累计点击量超1000万人次,海棠花音乐会”“天津五大道海棠花开了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抖音、今日头条等同城热搜榜榜首,网络媒体平台相关信息7万余条,话题累计热度超3.5亿。

二、盘活名人旧居,提升旅游体验

日前,《天津和平五大道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方案明确,示范项目以“1+1+3+N”为系统架构,建设1个样板区、打造1个智慧化支撑平台、开展3项重点举措、实施N个深化文旅商融合项目。依托和平光影”“小楼春秋等文旅商融合项目,规划特色游径、升级文旅设施、营造消费氛围,深度融合文物保护与文旅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名片。

同时,针对五大道名人旧居开放不足的问题,市、区各部门协同合作,积极推动盘活利用工作。市文化旅游局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若干措施》,鼓励文物建筑的盘活利用,原蔡氏家祠开放为樘院等项目入选全市盘活存量资产典型案例。市住房建设委对五大道范围内的山益里、先农大院、民园西里等一大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彻底整修,恢复了建筑历史原貌,形成了历史风貌建筑集中运营区域,在保护利用的同时,为商业运营打好了基础。和平区对房源载体进行细分摸底,实施清单式精细化管理,借助天津市存量资产采集系统信息平台,完成17栋存量资产的采集录入工作,并与相关产权单位、实际使用人进行对接。依据前期谋划、提交修缮方案、明确经营业态等不同阶段和任务,采取一楼一策的方式分类推进,充分挖掘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潜在价值,积极推动多个名人旧居实现活化利用。比如,位于河北路275号的王锡瑛旧居,已经成功打造为大行道现代艺术馆。

三、规划博物馆群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在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市文化旅游局积极推进全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文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国有博物馆登记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天津市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天津市博物馆设立备案指南》《天津市博物馆展览备案管理规定》,加大服务力度,指导各馆做好各项展览活动,不断深化博物馆改革,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目前,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及周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博物馆群,包括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等10余家博物馆分布在景区各个点位。2023年,和平区成立五大道地区博物馆联盟,旨在整合区域内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的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下一步,博物馆联盟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整合资源,开发跨馆联票、联合展览等文旅产品;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人才培训等活动;设计博物馆专题旅游线路,如近代历史文化之旅、名人故居探索之旅等。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