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20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和平区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我市留学归国人员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做优海归服务“生态圈”,构建人才集聚“新格局”。留学归国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是经济发展与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元素,和平区人社局通过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构筑海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扶持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集聚一流海外人才,不断优化海归人才服务“生态圈”。
一、优化软服务,谋划人才发展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京津冀地区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9年5月开园后便以打造高质企业聚集区、高新业态承载区、高端人才引育区、高效服务示范区为核心目标不断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逐渐形成“一园多点、辐射全区”的总体布局,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功能齐全、链条完整的服务载体。2024年9月,在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和平区人社局依托和平区创新大厦、保利广场产业园两大园区,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创新成立人才服务创新联合体,用高水平人才服务打造‘金名片’,瞄准瓶颈问题打造人才服务生态,用贴心服务吸引留住人才,变“抢人才”为人才“抢着来”。突出资源叠加,推出“和平人才卡”,实现集“金融+消费场景”“文旅+高端业态”“健康+定制服务”“人才+专项服务”的综合性体验,帮助人才解决在和平工作生活的大事小情。
二、搭建校企共建模式,加强就业联动,畅通产学研通道。和平区人社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精准、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我市高等教育和优质企业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挖潜更多优质岗位,扎实推进我市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11月,在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举办市教委-和平区人才服务创新联合体促就业校企对接会,就人才培养、岗位需求、产学研融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人才招聘、项目合作等多项意愿。未来,产业园将通过激发欧美同学会动能,用好院所平台母体高校校友会资源,搭建一流引才网络,深度对接全球校友资源,涵养海外人才力量,联络联谊更高学历、更深专业背景的海归人才,增强对天津的感情和认同,在天津就业创业,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升海外人才虹吸效应。深入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鼓励各类创业引导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子资金和信用担保资金加大对留学回津人才创设企业的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留学回津人才在国内首次申报职称时,可根据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比照国内同等学历资历人员,直接申报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加强中国留学人员回津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实留学回津人才创新创业导师库。
三、百亿园区打造高效服务新标杆,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2024年9月,随着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服务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在保利国际广场打造的5万平方米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平园主体园区全新亮相,更为贴心和智能化的服务为园区企业发展迈入“快车道”提供了强劲引擎。在保利国际广场的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大厅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系统,在综合服务中心还设有人工政务服务窗口,让企业“一窗式”享受房租补贴、创业补贴、社保和岗位补贴、创业贷款申报等就业创业政策,让园区企业“一站式”解决工商注册、营业执照申领、银行开户、社保开户、财税代理等共294项业务服务。依托园区楼宇设施,企业还能“一体化”享用园区会议设施、政务服务、人力资源、法律咨询等服务。据统计,24小时自助服务机平均每周服务企业50余次。通过开发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协同创新、拓展服务项目等措施,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横向纵向合作交流平台,服务全市重点产业链,为园区企业搭建平台,促进和平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迭代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效能。在产业园的聚合效应下,和平区人社局加强留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引领产业、融合行业、集聚企业、服务实业的作用,聚焦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新兴业态项目,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产业园区的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和平区人社局将进一步创新留学人才服务思路,聚焦地方需求,围绕留学归国人才成长,逐步构建起以海归人才为动力、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新态势,落实特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人才培养选拔及各层次产业人才的申报认定工作,把握和平区实习、就业、创业的机会,让更多海外归国人才认识和热爱天津,涵养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