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18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和平区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盘活低效商业载体赋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区国资委、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研究,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摸清底数,掌握全量商业载体信息
我局高度重视商业载体盘活工作,年初即制定《和平区商务局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年重点任务进行推进,围绕此中心任务,全力推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经对区内商业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和分类筛选,我局建立《和平区近期盘活、拟盘活、待盘活商业载体情况明细表》,全面准确掌握区内商业载体基础信息、使用情况,安排专人日常联系企业,确保掌握各载体最新盘活进展。
(二)因地制宜,一楼一策精准有效盘活
我局以打造核心地标、带动区域发展为思路,因地制宜,对区内重点商圈发展谋篇布局。在“南京路——营口道”这一重要节点,围绕“发展潮流经济、培养新消费、打造新场景”这一思路开展低效运行商业载体盘活提升。吉利大厦盘活改造后明确“策展型+新零售”“年轻人的引力场”等全新定位,2024年6月重新开业以来,盘活面积2.4万平方米,出租率达到95%,首店、旗舰店、形象店占比达70%;商铺平均租金水平同比增幅达150%,充分吸引青年客流,广受年轻群体好评。在南市地区,根据住宅密集、生活气息浓厚的特征,推动引入居民生活相关业态,吸引到北京国企天坛整装在富顿大厦底商投资设店,盘活约1.4万平方米闲置面积,既有效盘活了闲置商业载体,又为区域丰富了商业业态,为市民带来优质消费体验。
(三)统筹联动,推进国有载体内部更新
2024年以来,区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推进盘活工作,召开国资系统盘活推进会5次,研究难点堵点解决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盘活任务落实,年内盘活低效商业项目面积25259.26㎡,通过多元化升级业态取得收益1293.17万元。区国资委、区商务局等各部门统筹联动,通过牵线搭桥、业态指引等方式指导滨江商厦、滨江购物中心等各国属商业载体积极对接合作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对方投资、经营能力,寻求下一步深入合作;期间对商场内部品牌进行更新,引入餐饮、教育等多样业态,增强商场竞争力。
(四)加强招商,促进老字号与载体合作
区商务局坚持为载体导入优质资源,在劝业场提升改造期间,协助商场运营方规划“国潮”“老字号”专区,积极对接海鸥表、祥禾饽饽铺、津酒等老字号企业,力争将老字号招牌与“百年劝业”品牌有机结合,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同时,我们加大老字号品牌宣传,组织各老字号品牌参与“海棠花节”“国潮津典”“进博会”等大型活动、展会、培训共计30余场,为老字号宣传引流搭建平台。
(五)借力金融,扩充盘活载体资金来源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参与载体盘活工作,截至目前,已有以泰安道5号原开滦矿务局大楼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借助金融手段辅助成功盘活。当前,区财政局牵头正积极鼓励协调各金融机构参与存量资源资产项目盘活,积极选取合适项目,综合运用包括ABS(资产证券化)、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内的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探索盘活方式和路径,力争在存量资产盘活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坚持“服务推进导向”,加大区内商业载体及相关企业的服务力度,定期梳理盘活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加大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力度,积极与市级上口部门做好政策对接,全力推动盘活提速、提质、提效。
二是坚持“业态提升导向”,充分发挥现有消费促进等政策引导,以各类商贸活动、展会为抓手,积极引入商业运营、酒店、餐饮、老字号等多种业态企业,为填充我区闲置或低效运营商业载体打好坚实基础,促成载体与运营企业双向选择,吸引更多企业驻留我区,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部门联动统筹”,我局会同国资、财政等各相关部门加强联动统筹,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专业领域优势,集中解决现有载体与企业可能存在的融资难、成本高、过户慢等问题,部门协作提高载体盘活效率,提升盘活质量,充分推动存量资产更快展现新生机、新活力、新价值。
商业载体盘活工作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区商务局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将盘活存量与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同步谋划、一体推进,促进区内商业载体业态、功能、品质同步提升,变更多存量资产为增收“活水”,让区域发展不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