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390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孙宏伟委员提出的关于改造提升天津市人行道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人行道破损问题

为保障行人出行安全,和平区将坚持对人行道进行常态化巡查维护,重点排查破损、坑洼、缺失等小范围人行道病害,根据病害程度及类型采取相应修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病害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2025年,和平区将通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对泰安道、河北路、浙江路、睦南道等道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对人行道车行道进行整体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还将对人行道上的杆体进行“多杆合一”,清除废弃杆体,释放更多人行道空间。同时,将提案中提及的山西路、昆明路等人行道病害严重的区管道路作为巡查重点,加大巡查力度,整治道路病害。此外,和平区还将开展窨井盖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区管道路上存在的窨井盖下沉、破损、塌陷等问题,督促相关产权单位从严从实从快抓好问题整改。保障道路平整,确保市民“脚下安全”。

二、关于共享单车随意摆放问题

和平区努力探索,改善街区通行条件,提升街区通行能力。对五大道、瓷房子、金街等重点区域划定共享单车禁停区域,避免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

2025年,和平区将加强调研,因地制宜,联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在辖区内进行实地走访摸排,共同研究制定停放区域施划方案,科学施划共享单车停车区域。按照“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和市政井盖,不影响交通”的原则,为共享单车增设“专属停车位”,设置电子围栏,共享单车在停车泊位外无法停放,释放更多人行道空间,在有施划条件的位置增加泊位,并维护更新老旧污损线框,细化定点取还措施,并对违规停放车辆的人员进行劝导,督促引导停车人员将共享单车停放到泊位内。

三、关于废旧设施、店铺摆摊占道问题

结合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深入推进,和平区全面组织开展报刊亭权属管理、周边环境秩序及经营状态的统计梳理工作,对报刊亭存量及现状进行汇总。截至目前,我区报刊亭存量共计123处,其中天津日报报业集团70处、天津邮政公司32处、出版传媒集团12处、今晚报报业集团2处、无主产权7处,大部分报刊亭存在改变经营性质、经营内容,扩大经营范围并存在非法张贴、外摆圈占、违章搭建等一系列市容环境问题。由于利用报刊亭从事经营活动属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占道经营行为,我区城市管理部门联合属地街道针对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违规占道经营等行为开展清亭行动,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依法依规处置,落实长效管理。

针对提案中指出的重庆道沿街店铺外摆桌椅等问题,属地五大道街立足辖区执勤实际,精耕细作抓牢执法,全力开展攻坚整治行动,举一反三,疏堵结合,确保重点点位执法质量。每日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次,出动巡查车辆20余车次,做到时时有人、处处有岗。目前,重庆道沿街店铺占道经营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2025年,和平区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错峰执法,全面科学布控,针对五岔口、岳阳道、民园广场周边等占道经营多发点位采取“粘性执法”的方式,提前研判,压实责任,保证每日开展十余次清理行动,明确执法责任全链条,确保辖区道路全覆盖,做到文明执法、及时普法、深入里巷、主动治理。

四、关于探索交通新模式问题

Woonerf模式和Home Zones模式在国际上已被证明能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同时保障行人安全。这两种模式通过模糊人行道与车行道的界限,实现人车共享,有助于创建更加和谐的交通环境。天津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布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天津市的交通实际,包括交通流量、道路条件、市民出行习惯等因素,尤其要充分结合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道路现状呈窄路密网布局,区域内行车速度普遍较低的交通情况。

为切实保障交通安全、有效提升通行效率,我区交管部门采取科学设置动态勤务、平日加强交通疏导、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控、视流量调整信号灯配时、结合交通需求优化交通设施等措施。特别是,对南京路与马场道交口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提升,通过彩色铺装对路口进行慢行一体化设计,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的行驶轨迹,优化机动车通行流向,增加并明确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及等候的空间,提高慢行空间的辨识度,有效减少人车交织冲突,进一步提高了路口的安全性。

2025年,和平区将继续做好道路“微改造”,通过充分挖掘通行空间、优化交通组织,保障道路顺畅通行,努力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改善城市交通出行品质。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