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答复
苏忱、魏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区金融法律服务集聚高地,为“金创区”提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汇集优势资源,搭建法律服务框架
(一)组建公益律师服务团队
区司法局切实发挥区内律师资源丰富的优势,由区律工委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招募律师事务所,引导更多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参与金融领域和楼宇企业的公益法律服务,组建了由169名律师组成的“护企法律服务团”,为金创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现在和平区各楼宇、企业、商会、法治体检、法律培训的现场到处都活跃着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的身影,为金创区建设,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立多方联动法护营商长效机制
区司法局印发《关于建立多方联动法护营商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整合服务资源、畅通服务渠道、优化服务产品,搭建企业法律服务桥梁。联合区发改委、区投促局、区财政局、区工商联等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服务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问题反馈、服务预约、主动对接、宣传推广、政策解读等方式建立多方联动的企业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议事协调机制,针对企业服务需求和金创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法律问题及时沟通协调,针对性出台具体法律服务方案。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打破部门间服务企业的难点和堵点,切实将法律服务资源与企业真实需求对接,在全区形成服务保障金创区建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合力。
(三)打造“楼宇法治管家”服务中心
突出和平区金融机构集中和商务楼宇密集的产业特色,区司法局联合区发改委、区投促局、区财政局、各街道以及区工商联,根据每个街道楼宇和企业的分布特点确定重点楼宇,从坐落在该楼宇内的律师事务所中精心筛选,重点考察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感、律师服务水平、硬件设施条件等方面指标,选取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打造“楼宇法治管家”服务中心。8月,我区首家“楼宇法治管家”法律服务中心揭牌,首家服务中心设置在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北京道可特(天津)律师事务所,主要是考虑小白楼地区金融机构集中,相关服务需求量大的特点,重点为金融街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服务中心主要采取预约服务制,辖区企业、单位、机构、楼宇物业等部门可以通过服务中心公示的电话和地址预约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法治体检等各类法律服务,针对企业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产品,在全区搭建点面结合的企业法律服务网络,主动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金创区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二、创新服务品牌,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一)律企同行,法律服务走进企业
区司法局坚持创新做好“百律联百企”法护促发展活动。公益律师团队重点围绕各商会和金融企业经常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解决、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与应对等内容确定专门课题。针对重点法律法规和关键行业领域,公益律师团队开展了“企业常见著作权风险应对规避及案例解析”“劳动争议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方式”“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与应对”等专题专项培训。公益律师团队将进一步对接辖区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问需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准备对应的培训课程,将法律知识送到企业经营者身边,着力推动金创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2024年以来,已为辖区171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其中解决金融类法律问题7件,开展专题培训7场,开展对金融企业主体咨询服务活动5场。
(二)法治体检,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益律师团队定期组织律师实地走访企业,持续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问诊把脉”。法治体检结束后,律师会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量身定制”出具“体检报告”。律师团队在为企服务和体检中不断发现、总结、归纳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统筹编撰了《法律服务白皮书》,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宝典”。2024年以来为221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发送《法律服务白皮书》150余册。
(三)行业统战,打造创新实践服务基地
区司法局选取坐落在小白楼街中国人寿金融中心的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律心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作为金创区定点法律服务中心。“律心苑”牵头带领全区律师,为金创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公益法治体检、专题法律讲座等法律服务;发挥党员律师示范引领作用,要求每名党员律师每年要至少参加一次公益法律服务、为身边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带动全体律师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律心苑”在服务金创区的同时,也成为和平区广大律师服务经济、参政议政、社会治理、矛盾化解、公益慈善的重要平台。
三、多元化解纠纷,助力金融领域健康发展
(一)深耕金融调解特色领域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涉及金融领域的矛盾纠纷也不断涌现。为切实化解金融领域矛盾纠纷,为金融行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区司法局支持引导金融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的发展。先后指导成立天津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天津市银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天津环渤海金融业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天津市和平区金融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4家金融领域人民调解组织。金融领域各调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部署,畅通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渠道,全心全意调解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纠纷,着力推进我区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2024年上半年,经全区各金融领域调委会努力,成功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的金融纠纷2539件,协议涉及金额1亿余元。
(二)司法确认确保调解成效
和平区4家金融领域人民调解组织与天津市多家法院建立常态化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各调解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受理金融纠纷案件诉前、诉中调解,畅通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的绿色通道,方便当事人为调解协议书赋予强制执行力,提升了人民调解法律效力,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从根本上促成了案结事了。2024年上半年成功调解的2539件金融纠纷中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1906件,为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助力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三)四方联动多元化解纠纷
解决好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金融管理和服务领域高学历、高精尖人才集中,劳动者法律意识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求集中。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区司法局联合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人民法院搭建了四方联动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区司法局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统一裁量尺度、强化绩效考核等方式,发挥司法能动性,以办案的具体成效推进诉源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针对金融领域劳动服务纠纷,精选精通金融领域和劳动关系争议相关的优质律师资源,配强服务团队。服务团队成立以来在区劳动仲裁院累计成功调解666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12万余元,在区法院累计成功调解246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23万余元。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区司法局将以办理苏忱、魏晨委员的提案建议为契机,按照市、区关于营商环境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创建总体部署,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创新开展各类法律服务,为辖区企业、单位和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为和平区加快构建“3255”现代都市型产业体系,为全区经济社区发展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