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092号提案的答复
李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心城区资源禀赋,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该提案,针对发挥中心城区资源禀赋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指出了我区运用市场化机制引进北京资源成效不足、承接平台配套环境有待提升、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仍需深化等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树立协同发展新思维、拓展合作领域、健全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对我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是对我们做好该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6月,我委就近几年和平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工作情况向区政协作了汇报,各位领导和委员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进一步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一、具体做法及进展情况
和平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全面发挥“津城”核心区资源禀赋,在服务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支撑作用明显。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我委牵头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各项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一)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区委全会、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8次部署推动,突出战略牵引,展现和平作为。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和平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56项重点工作有序推动,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协同发展全局中谋划部署、落实落地。印发《和平区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已举办医药健康、科技创新等活动10余场,在产业对接、成果总结、招商推介等方面,不断激发协同发展动力活力。
(二)唱好京津“双城记”
不断深化与北京中心城区交流合作,各展所长,服务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4月,北京市西城区党政代表团来区学访考察,实地交流商务楼宇及历史风貌建筑盘活利用、“五大道海棠花节”服务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协同合作的广度深度。5月,两区文化旅游局就文旅先行、深化交流签署合作协议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文旅宣传、文化演艺、文物保护等方面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快引聚协同发展新动能
一是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素。2024年1-6月,区级领导对接洽谈北京企业机构170次,吸引94家北京企业机构落户。二是引头部、提能级,引入央企二级总部,盘活闲置商业载体打造智慧家居体验馆,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建设。三是立足“3255”现代都市型产业体系,持续加强与先进地区对接交流,招引产业发展新动力。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走出去”,借鉴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考察产业协作、区域合作等先进经验,召开2场招商推介会,与百余家企业机构深入交流,吸引企业来区投资兴业,为京津冀地区重点产业链发展增添驱动力。
(四)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一是服务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鼓励支持通用机床入选天津市首批创新联合体,带动提升和平区科技创新水平。聚焦“雏鹰—瞪羚—领军(培育)”和“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双线梯度培育发展方向,分类指导,精准培育。
二是服务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多次赴上海等地招商对接,在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期间,邀请近百名津外重点行业协会、企业家代表到安里甘艺术中心、海河津湾码头考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2024中国国际货代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面向500名行业企业代表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新闻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北方网、天津电视台等国家级、市级媒体多重报道。截至目前,和平区航运服务业核心企业增加至760余家。
三是服务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落实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区功能定位,加快区域关键节点建设,原开滦矿务局大楼投入使用,海河基金顺利入驻。进一步增强资源集聚效应,对接金融、保险行业龙头企业,引入资产项目平台和线上业务,助力发展养老金融。
四是服务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深化与京冀两地友好城区协同合作,与北京市西城区、通州区,河北省唐山市建立工作联动机制,16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65项证书资格互认。在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等多个方面与属地海关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举办“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政企沙龙、外贸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培训会、助力跨境电商、二手车出口业务等外贸产业加快发展。
(五)打造区域知名文旅品牌
“津遇和平”品牌在京津冀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星空咖啡、夏日冰甜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天津城市名片。“五大道海棠花节”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央媒及我市媒体分别跟踪报道185条和282条,两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海棠花节”特色文旅IP再次破圈升温。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五大道成为华北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热门目的地;端午假期,重点商圈景区游客量196.7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21.04%。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新起点,聚焦“四个善作善成”,唱好京津“双城记”,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主动出击,加强前端衔接。把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赴京对接沟通交流,建全“区主要领导每两周赴北京”承接对接机制,聚焦总部机构、研发转化、现代服务业等,集中力量上门走访,依托区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相似等优势,谋划推动更多符合“一基地三区”定位、和平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布局,全年引进京冀项目500个以上。
(二)主动谋划,加强联动推介。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全面总结和平区落实国家战略显著成果,落实《和平区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活动工作方案》,策划开展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多维度、多主题地开展定点、定向推介,带着项目、政策、资源深耕北京,宣传叫响和平区在区位、载体、教育、医疗等领域独特资源禀赋,服务全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三)主动优化,加强政策支撑。以“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为有力抓手,聚焦存量企业需求与意向企业诉求,进一步完善落地企业全生命周期“大服务”机制,在人才引进、子女教育、融资支持等多个维度给予企业精准有效扶持,吸引京冀地区优质资源投资布局。结合产业优势和重点片区资源布局,打造重点承接平台,带动提升全域承接能力和产业协作能级,将区位优势、载体优势、城市配套功能完善优势转化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新动能。
区发展改革委将强化统筹协调,抓好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助力和平区在大战略大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