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034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和平区委: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动和平区胸痛专科联盟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和平区高度重视区属医疗机构与驻区三级医院的紧密合作,并将之作为公立医院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和抓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做好医联体建设的持续提升工作,我委与农工党和平区委积极对接,充分了解提案背景和初衷,深入洽谈交流。在现有框架基础上,我们结合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改进服务态度以及推动临床能力专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探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保障医联体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属医疗机构与驻区三级医院的紧密合作。分管副区长多次就区属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现状、业务规划、发展思路进行调研,并到驻区三级医院就建成互利共赢合作关系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市胸科医院和平院区开诊前主动走访对接,指导区卫健委加强与市胸科医院的互动合作,谋划区域医疗整体发展,落实分级诊疗服务制度,提高区内老百姓就医幸福感。区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与市胸科医院院领导座谈协商,就专科联盟项目建设、院内管理、合作方式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探讨,明确合作发展方向。

二、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全覆盖

胸痛救治单元作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胸痛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对于胸痛患者的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心梗救治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24年,和平区6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了胸痛救治单元,并已全部通过审核验收。我区成立胸痛救治工作小组,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接协作,并与市胸科医院签订了合作转诊协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性胸痛的鉴别和处理能力,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三、推进胸痛救治单元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区各胸痛救治单元通过建立常态化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做好数据质控及上报,组织参加市级业务培训与学习交流等,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急性胸痛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胸痛救治单元高质量发展和运行流程不断优化。二是强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和慢病管理路径,同时发挥远程心电、远程血压、远程会诊的同质化管理优势,初步形成覆盖胸痛早期救治、转诊、心脏康复、 科普教育、心肺复苏培训、慢病随访管理持续发展的救治网络。

四、积极创建胸痛救治站点

为促进胸痛救治单元的进一步延伸,织密织牢我区胸痛急救网络,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米”,逐步实现由急救到预防、由急病到慢病、由治疗到康复的区域协同救治,为辖区百姓提供快速高效的急性胸痛救治保障。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救治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津卫基层〔2022〕434号)要求,2024年度,我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选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胸痛救治点建设,分别是南市街福方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劝业场街新津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兴街樱春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卫生服务站、五大道街尚友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南营门街香榭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南营门街香榭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已通过市级验收,其余5家已完成筹备工作等待9月份迎接市级验收。

五、探索构建和平区“心电一张网”

“心电一张网”是一个以信息化手段连通各级医疗机构,为基层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的系统。区卫健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在基层医院与市胸科医院之间探索构建区域协同救治新模式,实现上下级医院共享数据和医疗资源。我们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将“胸痛救治单元”与家庭医生签约全面对接,落地分级诊疗,签约后的患者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由家庭医生进行出院后规范用药、居家康复、危险因素控制、定期随访的全流程、一体化健康管理等,持续健全完善科学、协作、高效的区域内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减轻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社会负担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六、做好胸痛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科普宣教

区卫健委认真做好患者及居民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医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居民家中、辖区学校对居民、教师、学生等开展科普培训。同时配合区红十字会持续推动做好胸痛知识宣讲、危险因素筛查、急救技术普及、慢病人群义诊等,扩大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广泛加强与市级三甲医院的沟通合作,建设好医联体,打造好特色专科,服务好一方百姓。通过分级诊疗合作,积极宣传各类疾病防治知识,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和健康管理,统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监测等全流程服务。力争结合和平区医疗资源禀赋,形成具有和平特色的卫生健康服务先进经验做法,并在全市不断完善推广。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