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003号提案的答复

吕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和平养老”服务品牌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吕品委员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形成的重点提案,对制约我区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问题分析到位,对进一步完善和平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提案办理落实情况

提案办理过程中,区民政局第一时间与吕品委员取得联系,对提案相关问题、养老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委员进行了沟通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了该提案的初衷,并就和平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向吕品委员进行了详细汇报,按照委员意见形成正式答复后,呈领办副区长邵将审阅签批,答复报告得到了吕品委员满意的评价。

二、和平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和平区现有户籍人口47.7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4.3万人,占户籍人口30.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和平区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针对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现状,和平区以创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全国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为抓手,立足中心城区核心区场地寸土寸金、服务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居民需求多样的特点,形成了以——强化三项基础、凝聚四方资源、创建五大品牌(“345”)为主要特点的“津芯养老”服务模式。

在“津芯养老”服务模式引领下,和平养老工作也收获多项成果,2020年被确定为“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在试点验收工作中荣获“优秀”等次。2021年,通过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评审验收,成为我市4个试点中唯一获评优秀的区,“‘智慧+’让居家养老更安全”入选天津市唯一一个国家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2022年,被确定为天津市唯一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区”。2023年,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称号和天津市唯一一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称号。

(一)强化三项基础,科学规划养老服务发展路径

面对寸土寸金的现实制约,和平区转变养老服务完全依靠政府、以养老机构为支撑等传统观念,坚持“抓基本、强基层、打基础”,以小投入撬动大资源的布局方式,优化“津芯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路径。

一是“135”布局 抓牢基本养老设施

针对和平区寸土寸金,难以建设大型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的现实制约,和平区以1基地——区级“和悦家”综合养老服务基地为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综合赋能;以3机构——街道级“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家食堂打造普惠型养老服务圈;以5场所——社区级养老驿站、日间照料站、适老化辅具租赁点、为老服务亭、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小型化、周边化、便捷化服务,打造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项目。三级联动、各司其职、不留死角的“135”设施布局模式,通过抓牢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在周边、床边、桌边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二是“一街一品”布局 做强基层示范引领

为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米”难题,和平区整合街道特有养老服务资源优势,提炼打造具有街域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真正将各类服务资源项目输送到老年人身边,形成了小白楼街“城心养老”、五大道街“海棠五‘伴’ 花儿式养老”、新兴街“五+”养老、南市街“一轴两带”养老、劝业场街“务实劝业,睦邻养老”等养老品牌。特别是,南营门街的“1+5+7+N”养老模式已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三是“上中下游”布局 打通基础产业链条

结合“大服务大招商”工作,向招商目标点对点精准推送“五个一”信息,包括“一份突出和平区养老优势的区情介绍、一套养老政策优惠信息包、一封给目标公司的信、一张可供用作养老等招商项目的房产信息图、一批落户和平区的养老成果案例”,吸引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来和平区落户投资,实现开放上游“金融+银行+保险”业务强化资金支持,打通中游“养老产品、器械租赁、护养劳务、康养服务”市场激发服务活力,做强末端“养老服务机构+助老服务项目”优化养老体验的目标。

(二)凝聚四方资源,打造中心城区养老服务高地

和平区商业云集、各类服务资源丰富,但老年人受困于腿脚不便、数字鸿沟等因素,难以获取相关资源信息。和平区从招募资源、盘活资源、推广资源、整合资源等四方面入手,发挥“津芯养老”服务模式的资源集聚效应,打造中心城区养老服务高地,让老年人在身边就能获得优质的养老服务体验。

一是招募资源 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面向全市发布《和平区养老服务产品推广目录》招募令,招募能够提供物业家政、适老产品、送餐服务、医疗健康、文娱社团、志愿组织、心理咨询等各类与老年人生活相关服务的团体及企业来和平区开展业务,引入更多优质养老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盘活资源 存量资产激发养老动能

和平区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平区闲置用房资源,领导带头抓招商,不断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先后盘活大沽北路花园大楼、河南路如家快捷酒店等多处区内闲置用房,吸引北京大家保险、天津建华医院等公司在和平区投资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共盘活固定资产11,482平方米,吸引投资额达1.35亿元,在丰富区内养老服务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养老产业活力。

三是推广资源 线上线下打通养老堵点

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需求端活力,让老年人能充分了解掌握和平区提供的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信息。一是针对部分老年人难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养老服务资源信息的现实困难,将《和平区养老服务产品推广目录》汇编成册,并面向全区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委会发放,将《目录》打造为专属于老年人的“线下大众点评”。二是利用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线上推广优势,将与平台开展合作的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精准推荐,一个号码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优质服务。三是与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签约,居住在和平区的老年人,对着机顶盒按“0”键,就能看到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学习养老服务课程、了解反诈等相关知识。

四是整合资源 让志愿和助老双核驱动

作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35载薪火相传的“发祥地”精神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居民群众,和平区将区内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与养老工作整合起来,以“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为媒介,将志愿服务的优势资源与助老服务结合起来,辖区内19所中小学校“寸草心”志愿团队与全区16家养老机构、全区15个社区志愿者协会与15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全面签约结对,“爱之舟志愿服务队”“王继保志愿服务队”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深受群众认可,让传统志愿服务和养老服务共同焕发了新的光彩。

(三)创建五大品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和平区既有高楼大厦也有老旧小区,既有消费能力较高的老年人,也有家庭生活困难的特殊老年人。“津芯养老”服务模式创建多层次的品牌化养老服务项目,在兜牢特殊老年人群体生活保障底线的基础上,满足好更高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三百”品牌 兜牢养老服务底线

为兜牢兜稳基本养老保障底线,和平区围绕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五方面内容,制定了《和平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和平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组建“养老顾问”“居家养老打更人”队伍,确保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月探访率、失能老年人的社区帮扶率、独居老人日联系率均达到100%。

二是“8910”品牌 提升智慧养老效能

建立区、社区、家庭三级平台,实现家属、网格员、应急队员联动响应,为2500余户困难老年人提供应急呼叫服务。与10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合作,畅通24小时“8910热线”,兜牢居家养老安全底线。“‘智慧+’让居家养老更安全”入选全市唯一一个民政部、财政部居家社区养老优秀案例。和平区获评全市唯一一个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称号。

三是养老优才品牌 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针对老年人群体,和平区联合天津网络广播电台在“和悦家”综合养老服务基地打造“悦享学院”,开设模特走秀、书法绘画等20余种喜闻乐见的课程,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针对养老服务从业者,和平区定期培训院长和护理员,每年评选10名“金牌护理员”,树立专业养老护理能力标杆。针对老年人子女,积极申请市级资金,实施“报春晖”家庭照护者培训计划,现已培训家庭照护者200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家属居家照护能力。针对养老服务“生力军”,和平区联合天津职业大学共建“养老服务实习培训双基地”,让天津唯一一个养老专业的本科学生都来和平区实习。

四是适老化品牌让长者无忧弱者无碍

和平区按照“一小区一策”“一楼栋一策”“一家庭一策”原则,推进适老化改造,打造了朝阳里、文化村、开封道3个适老小区,形成适老小区建设示范效应。实施“金钟罩”系列培训全方位提升老年人自我照护能力,推广“扶他灵”+“爬山虎”项目,即为老旧楼区安装安全扶手,为有旧楼区的社区配备爬楼机帮助老年人实现“出入自由”。在每个街道建成一个适老化辅具租赁点,组建“助老登高员”服务队伍,不断满足好老年人的个性化适老服务需求。

五是康养品牌 让老年人健康度晚年

在做好基础养老服务工作的同时,和平区注重推动康养服务发展,充分利用和平区医疗资源优势,以健康为导向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贴心的养老服务。组织区内养老服务机构与天津二七二医院等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将医保取药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与天津市疾控中心签订健康老龄化服务共建基地合作协议,通过组织医疗专家授课、慢性病科普、慢性病筛查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对多种慢性病的预防能力;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签订医疗救助战略合作意向,打通了困难群众、养老院老年人就医通道。

近期的机构改革,对老龄工作职责做了一定的调整。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把握好新定位、承担好新任务,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老龄工作的职责,自觉把老龄工作放在和平区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谋划推进,用心用情用力完成好养老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确保广大老年群众幸福安康。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