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丨  关爱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590号提案的答复

张仁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五大道设立步行观光区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市管理委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发展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集聚了众多近现代史上具有文化底蕴和开发经营价值的城市资产,在1.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各式建筑2185栋,留下了包括一座“王府”和两任总统、七任总理、百余位总长、督军和省市长等民国要员以及美国前总统胡佛、五星上将马歇尔、英国奥运冠军李爱悦等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数百座名人旧居,其中39处名人旧居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组成“五大道近代建筑群”,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您的建议对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的景区创建、业态调整、环境提升、综合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在景区内施行分时段、分区段限行的问题。

为切实保障观光游客的游览安全,满足五大道周边居民及单位出行需求,我区公安交管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制定常态化管理方案。针对景区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合理制定工作方案,旅游旺季、重要节假日期间在民园广场周边设置固定勤务,并根据流量变化,适时对重庆道、大理道、衡阳路等游人密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保障观光游客交通安全。二是配合做好节假日治理。在旅游淡季的公休日及节假日,安排警务人员做好景区周边道路交通违法治理,有效保障道路通行秩序和交通安全。三是持续加强夜间静态管理。为保障五大道夜市经济的发展,杜绝车辆乱停乱放,每日夜间安排警务人员对民园广场周边违法停车进行清理,确保游客、居民出行安全畅通。下一步,我区将积极协调市停车主管部门,加强五大道景区停车调研,全力推动停车场建设,有效增加路外停车泊位数量。

二、关于在景区地下或周边开辟停车区域的问题。

为最大程度改善景区内停车状况,严控五大道地区出现道路拥堵现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保障城市公交停车需求,满足私家车的合理需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停车设施,鼓励支持公共交通作为出行的首选方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停车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和从严控制出行停车,合理测算停车需求,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并对外开放共享。二是充分体现差别化停车供给策略,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为原则,完善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标准。三是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通过挖潜、改造、激活等手段在内部建设停车场,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新建停车场,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

三、关于对景观类植物系统整理,加强日常养护的问题。 

自2014年起,我区城市管理部门多次对五大道地区的绿化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中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补植行道树,开缝建绿,新建花池绿地,栽植爬藤植物等,增加了绿量也提升了绿视率,并着重发展了立体绿化建设,利用草雕、植物景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五大道地区绿化空间和形式,也提升了区域内绿化品质。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丰富“一路一景”格局,如春天到大理道看海棠,夏天到睦南公园赏月季,秋天在常德道观黄叶等,并持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保证现有的树木长势旺盛,对缺株及时补栽,巩固好现有绿化成果。二是利用今年睦南公园改造项目的契机,充分挖掘公园历史文化内涵和月季特色并且通过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突出区域特色。三是适时提升五大道区域地被植物,在绿地内按照区域或道路特点,根据植物花期、品种等相应属性补植补种观赏效果好的花灌木如樱花、海棠等。

四、关于鼓励区域内特色文化或餐饮服务业发展,选择适当路段或时段设立夜市集市的问题。

2019年5月五大道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正式开街,区域内近120余个市集摊位集中展示特色餐饮、文博文创、手工制品、互动体验等个性化品质生活内容,近200家商户餐饮企业共同参与,接待海内外游客超600万人次,总收入超3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打造“网红”打卡地,吸引主流消费人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调整业态。对接特色夜市品牌、在津商会和知名商户,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消费需求,推动街区运营主体及商家结合自身实际优化调整业态,有序规划“流动商户”,以“品牌快闪店”等流动商户为特色,打造更多的网红打卡地标,吸引开设更多优质的啤酒屋、特色酒吧、商业市集等业态,延长夜间经济消费时间。同时进一步开拓“流动”市场思路,探索无人售卖等新兴零售方式与夜间经济的结合,使各类商户享受到夜间经济的红利。二是丰富消费场景。紧紧围绕休闲娱乐这个夜间消费的最大特点,为夜市开办提供有利条件,吸引高品质集市落地,鼓励商户开展外摆宣传活动,引导餐饮、零售等夜间消费增加体验项目,形成休闲项目丰富的业态链条,不断丰富夜间经济业态组合和模式创新。三是加强消费互动。顺应年轻一代消费潮流,打造新型夜间消费文化,积极利用短信、微信等平台推广夜间经济特色活动,推动原创写手、视频主播提供宣传内容;完善夜间经济主题宣传片制作,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个性化展示,促进消费者自发地成为城市形象、生活方式的宣传者,讲好和平故事,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夜间消费潜力,为夜间经济导入流量。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