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5号建议的答复
陶柘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有效减少全区诉讼增量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和平区司法局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调解工作效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
一是强化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和平区现有人民调解组织90个,已实现街道、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建有19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金融、物业、婚姻家庭、知识产权、商会等多个领域。指导各司法所在广泛挖掘、积极培养的基础上为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两名专职调解员,为各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即司法社工)。选聘20名区级调解专家,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引领全区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律师调解优势,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在区总工会的牵头推动下,区司法局联合区法院、区人社局,于2022年8月建立和平区劳动争议四方联动多元化解中心,并于2023年7月推动建立工会法院“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室。在此基础上,2024年5月继续开展和平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推进会暨“多方联动”机制签约仪式,在原有的以“法院+人社+司法+工会”为联动的基础上提质扩容增面,新增区检察院、区工商联两家成员单位,变“四方联动”为“多方联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区司法局组建的律师团队负责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配合各个单位维护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合法权益,处理具体职工投诉企业案件及上级工会交办维权工单,并与各个单位一同向辖区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开展线下法治体检服务活动,预防纠纷苗头隐患,落实“一函两书”工作机制,律师团队驻法院工作室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源头治理的成效显著,辖区内劳动争议案件对比上一年度同期同比下降约25%。
三是强化多元衔接联动,将调解力量延伸至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前沿阵地。巩固深化“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畅通联调联动机制。紧密协同街道、公安开展“三所联动”“三室联建”,缓解基层警务压力。积极参与区、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立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组,派驻两名业务骨干参与区综治中心专班工作,研究制定区司法局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举措,配合打造“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深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领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街道社区调委会与行专调委会合作,补齐基层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短板。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调解知晓率、首选率。区司法局积极组织各司法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民调解宣传活动,例如律师讲座、发放宣传折页、法律咨询、制作小视频及《人民调解法宣传手册》等,区司法局也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遇到纠纷怎么办?人民调解贴心办》,介绍了人民调解基本常识、工作流程,将全区各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地址和办公电话对外公示,制作人民调解宣传易拉宝放置在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努力营造有纠纷找调解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和平区司法局将继续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积极创新宣传形式,进一步拓展调解工作广度、深度,持续推动矛盾风险在前端源头防范化解。积极打造一街一所一特色的“个人品牌调解室”,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整体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欢迎您对司法行政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