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答复
韩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体现了您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刻洞察和创新思维,对我们进一步优化医疗废水管理、助推“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经认真研究,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的意义
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通过引入云平台系统,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医疗废水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您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当前医疗废水管理及“无废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医疗废水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和平区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工作方案》(2022年)等,加强执法检查,逐步完善监管机制,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有效提升区内医疗废水处理的规范化水平。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并在部分领域进行了初步尝试(例如我区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平台,因经费问题,已于2022年停运)。
与此同时,“无废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医疗废水管理是其中的一项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医疗废水管理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衔接还不够紧密,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关于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当前阶段,全面推行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挑战:
1.未有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目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已建有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我区有2家医疗机构纳入在线监测系统并已实现与市、区级联网。但国家和天津市尚未对其他医疗机构有此方面的要求。
2.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建设覆盖全区的医疗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和云平台系统,需要投入大额资金,而当前财政预算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有限,难以全面支持。
3.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小微型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薄弱,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数字化管理。
4.存在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医疗废水数据涉及各医疗机构运营信息,而一旦实现联网,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仍需进一步研究。
四、下一步考虑
尽管当前全面推行数字赋能医疗废水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存在一定困难,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推进相关工作:
1.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医疗废水在线监测技术的研发,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2.推动医疗废水管理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确保医疗废水管理与“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相一致。
3.加强技术储备与调研,持续关注数字技术在医疗废水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相关技术的调研和试点探索。
五、结语
再次感谢您对医疗废水管理及“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医疗废水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也希望继续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