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61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田勤代表提出的关于更新改造南市食品街、旅馆街,打造特色街区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南市食品街始建于1984年,1985年元旦开街,融合餐饮、购物、旅游、娱乐等业态于一体,1989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津门十景之一,深受市民游客喜爱。该项目建成至今已逾40年,确实存在建筑本体及设备设施老旧、经营品类单一、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代表提出的“丰富消费体验”“进行改造升级”“调整业态结构”等方面的建议,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近年来,和平区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建设“两高三化”新和平,紧紧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南市商圈品质,在《和平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南市食品街改造升级”,我们将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举措,推进南市食品街不断提质升级。
一、紧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打造南市国际化一流商圈
按照《和平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我区积极打造南市国际化一流商圈。结合南门外大街城市更新,启动泰达海信广场二期项目建设,聚焦高端奢侈品消费业态,建设新一代国际化购物中心,打造引领时尚高端潮流的商业新地标。提升改造南市食品街,充分调动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性,提升街区业态品质,建设汇集津味美食、融合各地名吃的餐饮集聚区;深入挖掘南市地区商业、曲艺、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传承津门情怀的重要美食地标。立足与周边商圈形成业态互补和错位联动,串联整合麦购华夏未来、和平保利广场、南市旅馆街、老九章绸缎庄等载体资源,打造汇聚历史文化、高端消费、青年时尚、亲子互动、沉浸体验主题的国际化一流商圈。
二、依托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南市食品街焕发新活力
按照《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区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和体验经济,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动感地块”。推动南市食品街、旅馆街提升品质,引入各种特色业态,积极布局体验式、互动式新兴业态,焕发新的活力。加快建设南市食品街4A级景区。我区深入挖掘南市地区商业、曲艺、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宣传南市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和大量的文化载体遗存。注重打造津味文化消费体验区,挖掘南市地区温暖亲切“城市记忆”底蕴,创新津韵演艺文化、津味饮食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的新场景、新表达,打造兼具人间烟火气和时尚年轻态的新南市。
三、加强特色业态创新,打造传承津门情怀的重要美食地标
2024年以来,和平区多次就南市食品街、旅馆街改造提升工作召开专项会议,组织现场推动。全区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按照各自职责对接服务,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商务部门持续跟进项目进展,梳理企业问题清单,协助企业对接区级各部门,协调推动问题解决;住建部门指导南市食品街开展消防专家论证,解决企业消防隐患整改难题;人社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到期清算后的员工安置工作。
下一步,和平区将密切配合市国资委、市旅游集团,在宣传推介、招商纳企、配套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配合南市食品街改造提升,助力南市食品街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一是推动南市食品街与美团、抖音、携程等新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支持新媒体平台举办“直播探店”等专题活动,运用短视频推介、视频直播等手段加强引流获客,扩大品牌文化活动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擦亮南市食品街等旅游名片。
二是利用首店、老字号等政策,加强南市食品街招商工作,引进中华老字号、精致餐饮、特色小吃等,聚集优质商业主体,进一步探索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南市食品街建设成全景式“津味”特色文旅体验地。
三是在南市食品街恢复正常经营后,我区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互联网+明厨亮灶”等线下线上的检查方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消除街内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维护南市食品街内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市民游客提供放心、舒心的购物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