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200001120101MB0Q103171/2020-01013
发 布 机 构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和平政〔2012〕59号
主    题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2012-12-27 00:00:00
发 文 日 期 :2012-12-27 00:00:00
有   效  性 :失效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平区全民健身

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街、局、公司,区政府各委、办及有关单位:

《和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已经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2年12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和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平区特点的全民健身发展之路,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津政发〔2011〕23号)的有关要求,结合和平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坚持全民健身事业公益性原则,切实抓好“三个群众身边”:抓好群众身边组织,建好群众身边场地,搞好群众身边活动。强化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符合区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全区居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全民健身事业的良好局面,为建设体育强市做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组织健全、活动经常、设施齐全、方便快捷,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使全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进

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全区居民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社区体育工作。扩大社区晨晚练健身指导站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创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实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有机统一,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指导员培训班和指导员交流联谊活动,为指导社区健身站点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定期指导街道

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比赛和活动。定期开展优秀社区健身站点、优秀社会指导员和优秀社区群众体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

    2.深入开展机关职工体育活动。保持我区传统特色,继续开展好“三八健康杯”,干部职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登山比赛,“拱猪”扑克牌比赛,各项球类、棋类比赛等具有和平区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积极培养体育骨干,组织开展好适合职工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体育健身成为全区居民的生活新时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区人口的43%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显著提高。

4.城区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区居民达到《国民体

质测定标准》合格及以上水平的人数比例超过90%,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每名学生经常参加至少1项体育活动,学会两种以上运动健身方法。

 5.全民健身产业得到发展。培育假日休闲体育产业,大力扶持体育健身服务品牌活动和品牌项目,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网,为全区居民和健身爱好者提供全民健身基本常识、时讯咨询、展示交流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为政府全民健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非奥运体育项目普及开展。以学校、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协会组织为依托,巩固我区优势项目,逐步发展非奥运体育项目,抓好系统训练,争取在2014年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中竞赛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7.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开展。依托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组队参加天津市少数民族运动会。

8.老年人体育迅速开展。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科学设立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锻炼方法,吸引更多的老

年人参加全民健身大会。积极兴建社区老年人健身设施,满足老年人就近健身需求。

9.残疾人体育事业明显进步。建立残疾人体育组织,聘请体育教师、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参加市残疾人运动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建设便捷适用的体育健身设施,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三、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扩大全民健身硬件设施覆盖面,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

全区体育设施达到一场(体育场)、一池(游泳池)、一馆(体育馆)和一个全民健身中心的“四个一”建设标准。

    为具备条件的街道社区文体活动站配建体育设施,加大社区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充分挖掘利用辖区内体育场馆资源,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

 规划建设体育公园,配建包含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儿童娱乐和残疾人健身等设施的一体化多功能体育健身场所。大力加强健身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维护改造工作。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为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搭建平台,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

 推动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探索推进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

初步建成遍布全区、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化组织网络。组建体育总会,发挥体育协会的功能作用,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经常开展活动。创建更多的社区体育健身站(点)。

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组织,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群众体育活动。

 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搞好培训和管理服务工作。至2015年,参加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到1500名,每年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吸引更多有健身专长的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活动,调动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吸引学生、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人才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列。

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一)办好四年一届的和平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和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日”等各项体育比赛活动,探索参与人群广、活动形式新、项目设置多、组织方式灵活的全民健身活动方式。组队参

加天津市每年一届的全民健身大会。突出抓好“假日体育”等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

   (二)大力开展以体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部队、进机关、进家庭为重点的群众体育“六进”活动,形成大型活动季季有、单项赛事月月搞的局面。

   (三)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建设,开展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活动,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四)广泛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播体操活动。推广普及天津市第二套广播体操和全国第九套广播体操,开展班前操、工间操和行业操的普及推广活动,确保全区经常开展广播体操活动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达到80%以上。

   (五)承办国际、全国和天津市各项体育赛事,组队参加全市少数民族、残疾人、中小学生等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家庭趣味运动会,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健身竞赛活动,继续开展传统品牌群众体育活动。

六、工作保障

(一)资金保障。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投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加强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

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设施保障。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规定》,把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掘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户外自然环境,配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开辟健身运动场所。加强保养、维护、更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开辟体育场地,完善体育设施,为干部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三)科技保障。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研究,提高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锻炼的科技含量,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库、体质测定数据库和市民健康档案,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菜单,推广简便易行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和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

(四)宣传保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区的目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体育宣传工作规律,形成全民健身舆论导向,通过媒体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教授运动健身方法,增强市民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区人民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利用区新闻中心和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经常性地宣传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特别是利用各种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营造氛围,掀起健身热潮。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和平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政策,督促检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落实,统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体育局。

   (二)确保落实到位。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根据本计划,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落实政策保障、

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

   (三)严格成效评估。建立评估机制,区体育局每年向区政府和市体育局报告本计划实施情况及评估结果。建立激励机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综合评比表彰的指标,重点工作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对为全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附件:和平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和平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孟冬梅    副区长

副组长:王业明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区体育局局长

张月田  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赵      区教育局副局长

刘婉洁    区财政局副局长

刘红生    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赵连德    区卫生局党委书记

成  员:梅毓海    区委区级机关工委专职副书记

韩  勤    区市容园林委副主任

冯宝坤    区科委副主任

刘红津    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

田忠良    区体育局副局长

李文英    公安和平分局政委

刘德明    规划和平分局副局长

张肖革    公安交管和平支队副支队长

刘建军    公安消防和平支队政治处主任

吕小林    区残联理事长

王春燕    劝业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王志刚    小白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钟建民    体育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贾金伟    南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于  涛    南营门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部长

赵春林    新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  钢    区总工会副主席

王  雪    区团委副书记

吕志英    区妇联副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田忠良兼任,办公地点在区体育局(和平区新华路207号),办公电话23143988。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 12月21日印发


                      政策解读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