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网站无障碍 丨 关怀版

天津市和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2-01-24    发布者:区应急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天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和平区率先建成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标志区的重要时期,也是和平区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和平区应急管理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安委会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抓好各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三五”期间,区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到位,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12起、死亡人数9人,均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

1.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和平区预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和平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区有关部门单位修订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40个,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面广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应急指挥机制逐步顺畅。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区应急委、安委会、防汛抗旱指挥部、防震减灾指挥部四个协调议事机构,有效提升应急管理综合协调、应急指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三是应急救援力量逐渐壮大。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专家等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健全“1+3+N”救援队伍管理模式,组成643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编制全区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联络图,收集制作跨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图表。与河东区、南开区应急管理局签订跨区联动协议,与蓝天救援队、城南供电等单位签订应急联动协议,推动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向“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全灾种、大应急”转变。四是应急演练趋于实战化。“十三五”期间,全区组织开展地铁疏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消防、防汛、地震等6次大型区级应急演练,积极参与3次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提升了应急演练实战能力。五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应急救灾物资调拨规程》,建立生活救助、油品供应、应急照明、救灾帐篷等应急物资社会化保障和供应机制。制定全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储备计划,完成全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统计工作。区人防办利用人防工程配合区应急管理局防汛物资的储备工作;区发改委、区商务局每年投入专用经费,利用社会渠道储备居民生活必需品。六是突发事件妥善处置。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和平区紧急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制定报送信息模板。成功处置了曲阜道63号火灾、长寿公寓电梯事故、南京路地陷等多起突发事件,处置措施得当,善后处置科学,均未引发次生灾害。

2.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安全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一是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文件逐步健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平区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平区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安全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全区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每年安排10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安全宣传、企业标准化建设等安全技术服务,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区安委会制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区委书记、区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区委书记、区长率先垂范,主动担当,每年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全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分别与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各属地管理部门,签订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推动区级领导、街道及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厘清安全管控责任。分行业、分属地建立责任监管名录,构建定责、定岗的社区网格化。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与辖区1000多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方式,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所属社区、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纳入全区绩效考核范围,定期开展巡查、考查、督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三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制定《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工作制度的意见》,实现隐患排查常态化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检查105607家次,排查并整改事故隐患48497项。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十三五”期间安全检查聘请各类安全技术专家1799人次,查出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640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的作用,利用天津市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区296家企业开展线上隐患排查工作,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治的闭环管理。四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治理效果明显。深入开展多行业、多类型、多轮次安全生产专项治理,重点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交通枢纽和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累计处罚案例130件。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其他副区长任副组长的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组建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召开专题部署会和专班例会,制定了“1+2+6”三年行动总体实施方案。五是公众宣传安全氛围更加浓厚。依托“安全讲座”“安全演讲”“安全知识手册”“安全培训教育基地”等形式,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等安全宣传活动。

3.加强自然灾害防治,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加强灾害管理体系建设。重新调整地震“三网一员”名单,开展“三网一员”“灾害信息员”的专题培训。开发和平区防震减灾综合短信群发系统,定期发送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知识以及灾情信息,提高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震情观念和应急意识。二是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民园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纳入市地震局台网日常运行和管理,监测数据与全市150余处台网并网,实施同步传输。配备安装防汛设施设备。将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视频会议系统和设备进行迁移,并做好调试工作,安装区街视频会议系统、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北斗卫星防汛监测系统、测量降雨量毫米器材雨量计。耀华中学和第五十五中学安装地震灾害预警系统。三是防汛物资储备逐步完善。制定物资储备计划,建立健全实物和代储相结合的防汛物资储备机制。全区储备移动水泵、防汛沙袋、铁镐、防汛沙等防汛物资,并为六个街补充发放防汛帆布沙袋。四是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印发《和平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动方案》《和平区地震灾害防治重点工作的实施办法》,完成建筑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制定和平区建筑设施抗震加固工程实施方案,以小白楼街文兴里更新改造为契机,开展试点抗震加固工程。五是健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全区新建48处紧急避难场所和7处固定避难场所建设规划,统一应急避难场所标识,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六是发挥防震减灾示范引领作用。完成第十一中学、第五十五中学市级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完成犀地社区、新世界花园社区、南市街大都会社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完成大都会社区、新世界花园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七是开展形式多样防灾减灾宣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和平大讲堂”,每年举办1-2次区、处两级党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原区地震办在每年“5.12”“7.28”“全民科普日”等时段,开展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区应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小微企业风险防范压力大。全区小微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业态变更频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二是应急法制与安全文化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全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工作不到位,社会公众安全生产的法治意识尚未真正形成,生产经营单位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三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建设与经济强区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平台。四是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呈现严重“倒三角”现象。每个街道只有两名干部对接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抗震灾害等工作,社区只有一名社工全面对接公共安全科应急、维稳、消防、禁毒、法制宣传等21项工作,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二)面临机遇和挑战

1.面临机遇

“十四五”时期,和平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并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应急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随着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天津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不断强化安全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有效贯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有利于建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应急管理机制,解决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三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为应急管理事业带来新契机,只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高、统、快、防、实”的工作标准,统筹协调好全区应急管理各方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化安全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启应急管理新篇章。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巨大动能。

2.面临挑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当前正处于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攻坚期、加快转型的关键期,和平区各项应急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尤其在应急指挥平台、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和平区作为天津中心城区,具有人口密集、公众聚集场所、小微企业多的特征,各类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交织叠加,影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因素日益增多,主要体现在:一是全区老旧房屋、文保建筑数量居多,且房屋防火等级差、抗震能力弱,设施设防水平偏低,消防、地震隐患突出;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依旧多发频发;大型商贸综合体、写字楼集中分布,电梯使用密度极高,老旧电梯占比高,电梯故障频发。二是基层街道和社区网格员的专业性不强,存在隐患识别不到位、商户不信任、不配合的情况,致使个别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三是新的应急管理形势下,对于应急管理配套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地域面积限制,全区现有应急管理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应急管理需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第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朝阳里社区“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纲,紧紧抓住建成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标志区的重大机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理念,以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有效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为遵循,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源头管控,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等三大要素为支撑,严格灾害事故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坚持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市场参与机制,强化社会参与,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紧紧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固树立全区应急管理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挑战,系统谋划构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体系。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2025年,建成与天津市应急管理体制相衔接、与和平区建成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发展定位相契合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逐步健全,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遏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事故灾害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2.分项指标

安全生产方面:“十四五”期间,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7(五年内平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率≤0.30(五年内平均)。

灾害防治方面:“十四五”末,灾害防治类指标达到如下预期目标: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0%;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

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十四五”末,应急能力建设达到如下预期目标:区级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80%;区级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区人口的比例达到0.4‰;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95%;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100%。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提高应急管理法治水平

1.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灾害事故救援全过程管理,明确办事机构。明晰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强化应急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监督考核。

健全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推进应急管理队伍准军事化管理。健全区级应急管理执法力量配备、工作经费和条件保障机制。

2.优化应急应对机制

研究制定应急管理专家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机制,健全区、街道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各类灾害事故响应程序。强化部门协同,发挥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以及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构建区域应急协同体系,完善区域灾害事故处置应急联动机制,形成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应急协同格局。强化区域协同,与相邻行政区间建立跨区域应急联动协议,探索应急联动、协同指挥、应急演练等工作机制。强化军地协同,健全区武装部参与抢险救灾的应急协同机制。完善救助恢复机制,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单位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3.加强应急执法建设

推进企业应急管理执法分类分级管理,按照行业、生产经营规模等,建立重点企业库,实行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分类分级管理,实现执法工作体系和执法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规范使用安全生产移动执法终端、执法记录仪等执法取证装备,实施动态监管、精准监管,提升执法效能。采取“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等工作模式,加强对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的查处。建立安全生产执法责任制、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办案协作、执法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4.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属地领导责任。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天津市安全生产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要求,制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并落实市级年度“工作清单”,综合运用巡查、绩效考核等手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严厉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制度。开展事故评估,严格抓好事故整改措施和责任追究落实。

深化行业监管责任。按照天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要求,明晰区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有行业领域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制定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指导、检查和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防范。深入推进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摸清隐患底数,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消除监管盲区。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加强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

5.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消防、工贸、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重点环节安全风险管控,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危险化学品加强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风险评估,落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加强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

消防:开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养老机构、学校、博物馆、文物建筑及彩钢板建筑、老旧小区、“三合一”场所、电动自行车、外墙保温材料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仓储企业/场所(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消防安全评估,重点加强仓储物品管理、安全责任、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库存清单等工作。

工贸:开展工贸企业安全风险摸底排查并分类分级,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台账。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涉爆粉尘、涉氨制冷、受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各单位依据危害类型制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措施。

交通运输:深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以交通流量较大的事故高发多发、交通设施明显缺失、安全隐患突出的平交路口为重点,推进平交路口信号灯等安全设施建设。加强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远程提醒监控系统,推广车辆防碰撞系统。建立城市轨道线路周边安全保护区联合巡查管理机制。

城市建设: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持续推进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项治理,加大对项目起重机械、架设设施的安装(拆卸)和验收活动的执法检查。重点开展既有建筑改扩建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市政基础设施运维安全隐患排查,加快城市建设安全事故预防制度建设。逐步实施燃气旧管网改造及旧楼区居民户内管道改造。

其他: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监督检查。强化动火、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及设备维修等作业的安全管理。

6.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区域安全风险普查及评估,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建立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健全风险动态联合会商机制,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加强重大活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加强内涝积水点智能监测及标识系统建设,在重要管网及易涝常涝区域,增设积水监测设备。推动街道气象站落地,推动高层建筑气象站、超高层地震监测设备的部署。

7.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健全属地街道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事故风险隐患调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等工作责任制。建立灾后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暴雨和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机制,分类评估灾害损失,建立灾害防御措施。组织开展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调查,绘制自然灾害风险图。实施抗震加固工程,重点提升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安全水平,幼儿园、中小学教学用房及学生宿舍、食堂逐步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提高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抗灾能力和设防水平。开展易涝风险区整治、排涝泵站等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等建设项目。引导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增强基层综合服务设施应急功能,不断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三)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应对能力

8.构建科学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种类齐全、衔接有序、管理规范、面向实战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修制订,推进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应急预案修制订,逐级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制度。推动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应急预案宣传与培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制定并落实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积极参与全市范围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全区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重点加强“双盲”演练和基层组织的应急预案演练,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评估。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检查。

9.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提高应急救援水平,统筹救援力量,发挥更大优势,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行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民兵应急救援队伍等五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日常的培训、演练、救援等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推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救援装备纳入区人民政府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补助、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等方式拓宽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

10.完善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整合全区各部门、街道应急物资,建立全区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加快开展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规划、选址和建设。结合区域风险和灾情特点,制定应急物资装备储备计划,加强城市防洪、排水防涝、生命线系统抢修、应急供水、生活保障等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建立与不同领域、各商贸企业的物资保障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模式。逐步推动学校、商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急救箱和体外除颤仪。针对大型商贸体的特殊内部构建,配置一定数量的生命探测仪、自动化搜救机器人等搜救设备。鼓励引导居民家庭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救生避险装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强化应急管理科技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11.推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依托和平区电子政务外网、应急指挥网、互联网等网络基础,完善现有网络软硬件建设,提供标准接口对接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充分整合和平区应急、防汛、地震等功能,逐步建立应急指挥基础数据库,初步搭建和平区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纵向与天津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二期)平台互联互通。和平区应急指挥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后,考虑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预案分类管理、应急防汛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逐步完善和平区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突发事件视频、图像、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报送和相关资料查询,达到高效指挥、有效处置的目的。

(四)健全完善社会共治机制,筑牢人民防灾防线

12.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

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强化街道安全员和社区网格员的业务培训。开展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基层应急管理服务站。在街道(社区)推动“应急第一响应人”建设,组建由辖区内民兵、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人员构成的街道、社区两级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开展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疏散转移、医疗急救等应急救援工作,解决“最后一公里”应急管理瓶颈。

13.强化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采取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委托培养、教育培训等渠道,推进各部门应急管理岗位专业人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占比。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一批专业的应急管理生力军。与应急管理领域的技术服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一批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事故防范、防灾减灾救灾、调查评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库,建立专家工作档案。加强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管理专题培训。重点提升各级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风险管理、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学习。拓展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着重关注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第一风险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14.深化安全文化宣传建设

利用社区为民服务场所、学校图书室、公园、休闲广场、活动室等场所,开设应急科普宣教专区,张贴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挂图、灾害风险图、安全生产常识、应急常识等,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不断创新安全宣传途径。依托人民防空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推动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所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文化素养。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文化示范企业创建,争创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15.发挥市场调节基础作用

加强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安全监管,鼓励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检查检测检验、应急演练、教育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金融、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家庭投保灾害保险,不断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鼓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应急救援人员人身意外保险,加强救援人员安全保障。建立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紧急运输、灾害救助等应急领域诚信制度和信用记录,健全安全生产信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政策,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

四、重点工程

(一)应急避难场所提升改造工程

应急避难场所在突发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事件时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紧急避险需求,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区域特点和灾害特征,不断完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固定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备设施,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平灾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建成3处以上中心或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全方位面向公众提供避险救援、宣传教育和应急疏散引导服务。

(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实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常用应急救援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推进基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开展基层应急广播使用人员培训和信息发布演练。推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站点。推动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工程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全区各有关部门、各街道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计划衔接。区应急管理局要强化统筹协调作用,确保规划主要任务有序推进、重点工程有效落地、目标指标如期实现。

(二)加大资金投入。把应急管理纳入同级政府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资金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发挥政府资金、市场资金、捐助资金、公益基金作用;加大对应急管理重点项目投入力度,保障区内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坚持专款专用、滚动使用、严审慎用。

(三)强化贯彻落实。区应急管理局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制度,做好本规划的任务分解,明确规划实施主体责任,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检查,推动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全面实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本规划相关内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334号   津ICP备05000681号   网站标识码:1201010001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196661,举报邮箱:hpqzfb18@tj.gov.cn

微博
微信
`